油脂季節性分析及套利運用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17
隨著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套利交易在國內期貨市場得到普遍運用,而由于農產品的季節性規律較強,套利交易在農產品市場的運用最為廣泛。下面,我們主要通過油脂季節性特點的分析來探討其在套利交易時的運用。
套利品種選擇的基礎在于趨勢相近,強弱有別。豆油、菜油、棕櫚油是目前國內主要的食用油,三者存在相互替代關系,因此其價格走勢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從價格的走勢來看,由于都受到國內整體的油脂供給和消費影響,價格整體趨勢相近,但由于一些季季節性的特點,價格走勢強弱在不同的時間段又有一些區別。下面我們先簡要說明一下三大油脂各自的一些特點。
一。豆油季節性特點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隨著消費水平的上升,豆油的供給一直存在較大缺口。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豆油進口量逐年增加,從豆油進口的主要國家來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國豆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國。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收獲季節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獲后的幾個月是大豆供應的集中期,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于壓榨。一般而言,因節日消費較為集中,豆油的消費旺季集中在冬季。從豆油的進口量我也可以從中發現,在冬季豆油的進口量偏于旺盛,豆油的進口量也較多,而隨著氣溫轉暖春夏季時,豆油的進口量也就逐漸下降。
二。菜籽油季節性特點
我國分為冬油菜(9月底種植,5月底收獲)和春油菜(4月底種植,9月底收獲)兩大產區。冬油菜面積和產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長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東北和西北地區,以內蒙古海拉爾地區最為集中。油菜的生長規律一般為4月下旬陸續進入收割期,5月中旬至6月份各地的油菜基本收割完畢。每年的6月下旬新菜籽上市之后,菜油價格回落,7-8月份各壓榨廠全力開榨,菜油壓榨旺季到來,菜油集中涌入市場,到9月份菜油價格迎來年度低谷。菜籽油的消費受季節性影響較大,菜籽油消費旺季在11月至次年2月,而集中生產上市在5-8月,集中上市之后,菜籽油價格會回落。
三、棕櫚油季節性特點
棕櫚油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費品種,我國棕櫚油以進口為主,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我國棕櫚油的主要進口國,目前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的棕櫚油數量占我國棕櫚油進口總量的98%以上。按照熔點來看,我國棕櫚油進口目前以不超過24℃精煉棕櫚液油為主。我國棕櫚油的消費以食用為主,其中24度精煉棕櫚油為主要品種,占據的市場份額在60%以上。每年對食用精煉棕櫚油的需求量占進口的絕大部分。由于棕櫚油的熔點比較高,消費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夏季消費量比較大,冬季較小。消費的季節性直接表現為進口量的季節性,歷史數據顯示11月至次年2月份左右,棕櫚油的進口量比較小,夏季消費高峰時的6、7、8、9月份進口量較大。
四。三大油脂價差分析
前面我們已經對三大油脂的季節性進行了簡要分析,我們再通過三大油脂的相互間的價差走勢來對油脂的季節性特點進行驗證。
大多數情況下,菜籽油的期價高于豆油,豆油的期價又高于棕櫚油。從三者之間價差走勢來看,三者價差明顯呈現出一定季節性規律,從價差圖上看, 5-8月份,由于棕櫚油消費的增加,價格逐漸走強,豆油與棕櫚油間的價差逐漸縮小,價差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從9月份開始,由于豆油消費旺季的來臨,豆油價格逐漸走強,豆油與棕櫚油價差擴大幅度加大。換句話說,9月份開始豆油與棕櫚油價差出現急速拉升局面。這種局面一直可能延續到12月份。菜籽油因為每年的5、6月份上市,市場供應比較充足,一般3月份之后與豆油和棕櫚油價差會呈現季節性回落趨勢,從價差圖上也可以看出。
五。套利機會的選擇
從三大油脂的季節性特點以及價差來看,三個品種之間的套利關系呈現一定規律性發展,證明之間的套利關系存在。從價差圖上看,按照季節性的特點,每年的5-8月份是價差相對的低位,因此在這段時間可以選擇相對好的位置進行買豆油賣棕櫚油,或是買菜油賣棕油的操作,在合約的選擇上一般要選擇1月份的合約進行操作。而在9月至次年1、2月期間,可以選擇相對的價差高點,介入買棕櫚油賣豆油,或者買棕櫚油賣菜油的方案,一般要選擇5月合約進行操作。當然,除了依據季節性特點作為套利方案的依據以外,還需要對三大油脂各自的基本面供需格局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