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將推動原油重返升勢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8
筆者認為,短期內因地震、海嘯及核危機的三重打壓,原油及其產成品市場恐慌情緒將蔓延,期價或繼續承壓;但長期而言,隨著日本災后重建及中東局勢依然動蕩,國際原油和亞洲燃料油重返升勢。
隨著日本核輻射擔憂加劇,15日全球金融市場大幅下挫,即便是避險首選的黃金期貨也出現了超過2%的跌幅。但16日亞洲金融市場率先對深跌進行修正,包括日經指數和國內A股都出現反彈。然而,16日,日本福島核電廠再次發生火情,并且輻射量升高,令金融市場對核輻射的擔憂繼續蔓延。筆者認為,目前日本核危機有兩種發展可能:一是經過各方努力把核泄漏控制在區域性范圍之內;另一種情況是核輻射失控,核危機國際化。
就第一種可能而言,如果核泄漏控制在區域性范圍之內,那么地震和海嘯影響仍然占主導。據相關報道,日本6家煉油廠(產能約為140萬桶/天)已經因地震而關閉。作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日本煉油能力大幅下降將會使得原油價格短期承壓,尤其是與之關聯度較大的布倫特原油。不過隨著災后重建,基本物資包括油品需求將出現升溫。根據以往地震事件推斷,地震發生的當月一般會使得油品進口量大幅縮減,但隨著災后重建活動及煉廠活動的逐漸啟動,進口量會大幅攀升,而攀升幅度還會因地震破壞力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日本最近一次最為強烈的地震是1995年1月份的神戶大地震,當月日本油品進口量下降5%,隨著重建工作的啟動,2月份油品進口量增加5.1%,不過2月份是日本油品進口的季節性低點,經過季節性處理后,2月份油品進口量增幅超過15%。路透社也在16日做出預測,災后日本油品進口增幅或達到20萬桶/天。因此,中遠期來看,地震后的重建活動將會推升國際油價。
另外,目前日本1/5的核電廠關閉已經造成國內供電短缺,燃料油需求有可能急劇增加。雖然燃料油并不是日本發電的主要原料,但是比較重要的備用原料。2010年夏季,由于日本經歷創紀錄高溫的考驗,電力需求急劇攀升,致使當年第三季度的燃料油消費量同比增加12.5%,環比增加13.3%,也使得新加坡燃料油價格在國際原油震蕩偏弱背景下依然保持堅挺。
周三韓國煉油商GS Caltex表示,日本最大煉廠JX Nippon石油公司已經與他們簽訂了100-150萬桶油品合同,包括汽油、石腦油,燃料油和柴油等。由此可見,日本油品進口需求已經開始顯現。
第二種情形:日本核泄漏演變成國際核危機,包括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等周邊國家都被核危機化,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不管是股市還是大宗商品,甚至是避險品種黃金也可能難逃下跌命運。隨著福島4號機組的再度爆炸及相關工作人員已經撤離等信息逐步被證實,核危機國際化的恐慌情緒仍在蔓延。當然,在各方努力下,這種世紀性災難發生的概率很小,且與切爾諾貝利核危機不同,日本的核危機處理能力已經遠非當時的前蘇聯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