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現貨堅挺恐難持續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8
近來,國際糖市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不停下滑,而國內糖市調整速度遠遠滯后。筆者認為,由于當前主產區現貨價格已經貼近配額外進口成本,糖價后市有望補跌。
國際糖市內外交困
目前,印度糖出口、泰國糖大幅增產的負面影響尚未消退,巴西新糖即將大規模上市且產量再創新高的預期接踵而至,2月份以來國際糖價因為供應狀況改善連續走低。盡管影響因素不盡相同,但本輪國際糖價下探無論在時間、起始位置還是回落速度上都與去年同期有幾分相似。截止到上周末,國際原糖價格已較2月初的高點累計下跌了36%。
進入5月份,處于歷史高位的國際貴金屬市場遭遇暴跌,緊接著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紛紛出現恐慌性拋售,原油一天之內下跌近10美元,代表大宗商品價格整體運行趨勢的CRB指數在一周內累計下跌了8.9%,全球資金避險需求銳減,美元指數開始觸底反彈。在歐洲經濟持續疲軟以及美國成功擊斃拉登重振信心的基礎上,預計美元強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得以重現,相對多數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而言屬利空。
近來,內憂外困下的國際糖價已經連續10個交易日走陰,未來影響因素除了美元回升力度以及國際大宗商品整體運行方向外,巴西食糖生產與出口是未來幾個月主導國際糖價的最重要的變量。上一榨季產量創出新高讓巴西2010年食糖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5%,而今年前4個月巴西食糖累計出口量僅達到537萬噸,同比減少了近60萬噸。
市場認為,2010/2011榨季將是國際糖市供需格局的拐點,究竟是否如此,全球最大的食糖生產和出口國巴西未來幾個月產量高峰期的實際生產和出口量數據將成為最好的標尺,特別是每月的出口量數據將直接反映泰國、印度出口競爭的影響和供需盈余或缺口的真實水平。
食糖進口利潤豐厚
國際糖價下跌對國內市場的直接影響是進口成本大幅下降,配額內15%關稅水平下巴西和泰國食糖進口成本均已跌破6000元/噸,對應期貨盤面而言,巴西遠月進口糖利潤超過800元/噸,而泰國糖近月進口利潤已經超過1000元/噸,進口后轉現貨銷售的利潤甚至更高。對食糖進口企業來說,當前豐厚的利潤有足夠的吸引力使已經發放的配額順利完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國際糖價大幅下挫也導致國內期貨下跌,但主產區食糖現貨價格未見動靜,表現為主產區南寧現貨食糖基差從年初的負值一路升高,當前已經突破600點。這充分反映出在國內連續三年減產得到認定的情況下,國儲糖數量不多和進口受到配額限制等因素使現貨圈對后期供需形勢仍較為樂觀,大集團看好產量消費缺口,并不急于銷售現貨。
但筆者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盡管連續減產、國庫缺少存貨等利多兌現,但由于國際糖價下降過快,當前針對巴西糖的三季度配額外(50%關稅)進口成本已經逼近7100元/噸,與當前廣西主產區的現貨價格基本持平。換句話說,倘若現貨市場繼續安于現狀不主動降價,未來甚至可能引發配額外食糖進口的出現,這條不受配額管理限制的底線是無論多大的缺口都無法穿越的。
在國際糖價急速下挫的情況下,配額外進口成本也已經跌至7000元/噸附近,無配額管制的進口力量對國內堅挺的現貨糖價具有巨大的殺傷力,預計未來基差縮小已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