銦價開市八漲停泛亞交易所角色遭質疑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8
被譽為“中國首個有色金屬交易平臺”的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下稱泛亞交易所),自4月中旬推出銦交易之日起,連續拉出8個漲停。雖然近期中國銦市出現蕭條跡象,但是銦價在電子交易盤上依然高得離譜。
在業內人士看來,行情火爆,一方面是因為銦價長期處于低位區,價值被低估;另一方面,在CPI高企和負利率的宏觀環境下,游資也在借勢爆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今年以來,泛亞交易所并不是第一個被炒作的對象。此前,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均被游資爆炒。而在爆炒背后凸現的共同問題是,交易所在監管設計上存在制度性缺陷。
銦價暴漲
6月16日是泛亞交易所的交割日。當天,銦的交割價為726元/手,即7260元/公斤,遠遠高于目前銦的現貨售價。
“現貨每公斤在4800元左右,價差懸殊。”亞洲金屬網銦業研究員諸葛毅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長期關注市場變化的諸葛毅注意到,今年春節過后,銦價就一直在漲,價格區間的底部也在不斷提高,每公斤從2000元到3000元,直到現在的4000多元。
而泛亞交易所4月21日開市推出銦交易,更是助推了銦價的加速上行。公開數據顯示,銦在開盤當日便一字漲停,以5180元/公斤的價格收盤,自此,銦價經歷了連續8個交易日的漲停行情,最高價一度達到7610元/公斤。
銦價僅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竟實現了巨幅上漲,許多貿易商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他們的心情。但泛亞交易所的相關人士認為,“這才剛剛開始”,銦作為稀有金屬,既有良好的需求前景,又有收儲預期,它的價格應該比現在更高才對。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銦價雖然大漲,但還沒有突破2006年8000元/公斤的歷史峰值,突破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支撐銦價上行的基本面良好,首先,銦有特殊的用途,跟高科技和新興產業相關,是國家鼓勵的方向,其資源的稀缺性決定越來越少,而且目前沒有替代品。”諸葛毅說。
據介紹,我國的銦儲量居世界首位,僅有銦礦59處,分布在15個省區,主要集中在云南。金屬銦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工業、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領域,在電子、電信、光電、國防、通訊等領域具有戰略地位。目前,銦是制造液晶顯示器和手機屏幕不可缺少的材料,因此,銦產業被稱為“信息時代的朝陽產業”。
此外,諸葛毅認為,下游產業鏈成熟,對銦的需求旺盛,這些因素也決定了銦將來還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數據顯示,在2000年到2006年期間,全世界銦的消費量年均遞增14.4%。由于全球液晶顯示器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銦的需求量急速增加,2007年全球銦的年需求量逾400噸,但實際供應量不足300噸;2008年全球銦需求量達568噸,而供應量卻不到400噸,供需缺口持續擴大;2010年全球銦需求量達到1995噸。未來鍍膜玻璃、堿性鋅錳電池和光伏電池行業都將是銦需求的主要增長點。
申銀萬國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2015年銦的需求量將達到3000噸/年,銦價有望回歸合理價值2000-3000美元/公斤,而目前銦價僅有300美元/公斤,銦價將在未來5-10年實現10倍的上漲。
游資炒作
在諸葛毅看來,銦價暴漲也與游資炒作有很大關系。他說,銦的產量和需求量都很小,盤子不大,做的人也少,相比鋼鐵等大宗商品來說,更容易操縱。
記者了解到,早在銦價上漲初期的3月份,社會資本便已經流入稀有金屬領域。江浙、湖南一些民資炒客投入大量資金囤貨,他們堅信稀有金屬未來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因此陸續購買了十幾噸銦。
此外,稀有金屬耐儲存,而且占地面積小,抗腐蝕,也是游資炒作的一個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長期投資的話,銦帶來的收益會更大。”一名業內資深人士說,“2000年的時候,銦的價格僅為每噸50萬美元,到2005年竟漲到了1000多萬美元,5年時間里價格漲了近20倍。投資收益可見一斑。”
而因為銦的價格在2005年達到頂點后開始一路下滑,從近10年的走勢上看目前仍屬于低價區,不少投資者仍然堅信長期投資會有巨大收益。
除此之外,諸葛毅認為,今年銦交易能吸引大量熱錢流入還跟大環境有關,“CPI屢創新高,以及長期的負利率使得錢在銀行里呆不住,所以直往賺快錢的地方跑。”
利用這個時機推出銦交易,泛亞交易所的火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記者了解到,銦價從開市以來便實現連續上漲,而且交易門檻不到千元,吸引了大量資金蜂擁而入。本報從交易所獲悉,凡具有企業法人資格、能獨立從事大宗商品交易活動的企業、自然人、現貨投資者均可提出申請成為交易商,上述交易所人士也表示,“這為居民投資理財增加了新渠道。”
“與大宗期貨比,炒稀有金屬來錢更快。”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由于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的銦品種采取保證金交易方式,可以買空賣空,所以賺錢效應超過藝術品“股票”。銦價從480元/手上漲到708元/手,漲幅為47.5%,但由于交易杠桿為5倍,所以實際盈利率達到237.5%。
制度缺陷
泛亞交易所為國內首家有色金屬現貨電子交易所。但是,場外和場內的銦價竟有如此大的懸殊,一些人士對交易所的功能定位提出了質疑:交易所價格對現貨實際成交已經“缺乏指導意義”。
一家生產企業告訴記者,由于國家限制出口,而國內需求不足,銦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目前的價格是有價無市。
交易所里的泡沫在聚積。知情人士稱,就目前而言,場內的交易只能說是小范圍投機資金的炒作。然而,現在這家交易所已經將業務擴展到了全國范圍,誰又來監管它呢?
云南省金融辦的人士承認,雖然泛亞交易所在地方歸多個部門來監管,但在全國范圍內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監管部門。記者從相關部委了解到,泛亞交易所均不在央行和證監會的監管范疇。
曾多年研究交易所制度設計的天津商業大學教授賈保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交易所的監管問題很普遍,有的是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在管,有的是靠交易所自律,有的由行業協會監管,監管主體多元化造成了責任不明確。
而交易所監管制度的設計缺陷,不僅在泛亞交易所有體現,本報曾報道過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等交易亂象,也暴露出監管層面的類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