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和中國因素推升銅價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6-29
去年11月底至今年2月上旬,由于市場預期占全球銅消費量高達40%的中國今年的需求仍將保持強勁增長,以及各大基金公司以實貨銅為基礎的ETF推出,將使銅市供應出現較大缺口,因此,銅價一路高歌猛進,如倫銅在2月份創下了10190美元/噸歷史紀錄。3月份,銅價回落了8%,但仍維持高位振蕩格局,且市場多空分歧持續升溫。4月初,市場充滿了謹慎和迷惑氣氛,正當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緊縮政策及高庫存將在短期內使銅價出現重大修正之際,銅價卻出乎意料地強勢上攻,倫銅直逼10000美元/噸大關。那么,后市銅價將如何演繹?
全球通脹勢頭迅猛,加息難抵物價上漲
受中東局勢動蕩及日本地震影響,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并導致替代能源價格上漲,進而傳導至其他大宗商品市場,這加劇了全球通脹。日前,中國央行和歐洲央行陸續宣布加息,但市場對此反應冷淡,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場不跌反漲,市場對政策調控的擔憂情緒也趨于淡化。此外,日本地震后向市場注入了大量資金,英國央行保持2000億英鎊(約合3266億美元)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規模不變,而美聯儲實施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仍比較大,估計市場流動性會再度泛濫,這有可能將引發商品市場第二波的飚漲。
中國需求顯現,銅價回調幅度有限
目前,中國保稅區異乎尋常的銅庫存引起了全球市場的關注,并開始擔心中國不斷攀升的銅庫存雖然不會立即流入市場,但可能會大幅降低銅市供應缺口的預期。南非標準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保稅區約有60萬噸銅庫存,中國南方港口約有10萬噸。這合計占到全球銅礦約1580萬噸年開采量的4.4%左右,加上中國收儲的30萬噸銅庫存,這讓今年精煉銅市場是否真如預期那樣短缺成為疑問,產生了市場將供需平衡甚至略微供過于求的預期。但最近幾周現貨市場卻發出另一種信號。雖然我們無法統計中國實際存在的隱性銅庫存數量,但可以從顯性庫存進行推測。最近3周以來,滬銅庫存開始出現削減跡象,減少了2.3噸至15萬噸。現貨市場也從上個月的貼水轉向升水50—200元/噸,市場詢價要貨積極,但貿易商惜售。當銅價跌至70000元/噸以下后,市場買盤踴躍。
如此看來,中國需求并不像市場想象的那么糟糕,而實際可消耗的銅庫存也并非過分充裕。這就說明中國銅庫存數據并不能真實的反應市場實際供需情況。由于中國政府持續實施緊縮政策,企業資金緊張,許多非礦業企業利用“融資銅”作為貸款工具。有業內人士稱,當前上海保稅區60萬—70萬噸的銅庫存中“融資銅”占比高達95%,不流通于國內現貨市場。因此,中國的基本需求仍然存在,相當一部分庫存正在被有計劃地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