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專升本政治十七大報告必背觀點60條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7-18
35、在黨代會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重要論斷。這是對鄧小平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重要論斷的繼承和發展,是對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重要論斷的延伸和拓展。
36、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是積極穩妥推進,同時強調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這里不僅提出了不斷深化的任務,也提出了相適應的新要求。
37、明確提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標。指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8、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建議,把這作為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一項重要舉措之一。
39、在黨代會的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物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知我監督,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報告強調必須把這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
40、首次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中,作為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報告在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時指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41、首次提出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動,把這作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的前提和條件,并提出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動機制。
42、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提法。鮮明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戰略任務和根本要求。
43、首次使用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報告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44、首次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黨代會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提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導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5、首次將和諧文化寫入黨代會報告之中,提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等等。
46、鮮明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求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47、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鮮明提出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報告提出,要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48、首次把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一個方面寫入黨代會報告之中,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在黨代會報告中正式得以確認。
49、明確把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提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50、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把教育公平提到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的高度,強調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改為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等等。
51、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等等。
52、改變十六大報告關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3、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機會公平;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等等。
54、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報告提出,要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提高統籌層次,制定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等等。報告還把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等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把基本醫療保險從城鎮職工擴大到城鎮居民,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圍由城市居民擴大到城鄉居民.
55、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出: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等。
56、社會管理格局、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組織等概念首次納入黨代會報告之中。提出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等等。
57、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兩岸達成和平協議的建議。報告鄭重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局面。
58、和諧世界的主張首次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之中。報告鮮明宣示,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主張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59、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的總體目標,即:要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60、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