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人高考大學語文議論文材料(1)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7-21
《作家作品》
魯迅見前面《燈下漫筆》介紹
《風波》選自小說集《吶喊》。
《課文講解》
一,本文主旨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沒有注意教育廣大民眾覺悟。廣大民眾對這場革命毫無認識。而辛亥革命對于封建殘余勢力也沒有采取及時消滅的策略。1917年,原清朝的將軍張勛率領效忠于清王朝的幾萬辮子軍殺回了北京,又恢復了清王朝,史稱“張勛復辟”。這場恢復帝制的鬧劇,只進行了12天,就失敗了。小說《風波》描述了1917年張勛復辟在江南農村引起的一場有關“辮子”的風波,突出表現農民對“辮子”的缺乏認識以及圍繞它發生的一些事情,反映了辛亥革命沒有啟發農民覺悟,沒有給封建統治下的農村帶來真正的變革,從而指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表明民主革命必須建立在廣大農民覺悟的基礎上。
二,課文串講
全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哭喪著臉,就會長出辮子來么?”
描寫風波的起因。“皇帝坐龍庭”的消息是沒有辮子的七斤感到大禍臨頭。
第二部分“從太陽收盡了他最末的光線——書上一條條寫著。入娘的。”
風波的高潮。趙七爺在臨河土場掀起風波。眾人聽信趙七爺的胡言,幸災樂禍。七斤一家痛苦不已。
第三部分“第二天清晨——我想,不坐了罷。”
人們獲知皇帝不坐龍庭了,七斤一家松了一口氣。
第四部分:描寫辮子的結束。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學習要點》
1,“風波”的含義。
本篇是以張勛復辟事件在江南農村激起的風波為題材的。風波由辮子問題引起。七斤的辮子在辛亥革命中被人剪掉,在張勛復辟時,聽說皇帝要辮子,而全家惶惶不安。村里人對其態度也改變了,封建勢力的代表趙七爺恫嚇他,引起一場風波。最后張勛復辟失敗,一切又歸入平靜。表明民主革命如果不是建筑在廣大農民覺悟的基礎上,即使像剪辮子這種事情,也會在風吹草動之中引起慌亂與騷動。
2,重點掌握小說的結構特點,層次。
小說以辨子風波為中心事件,依照事件發生,發展,平息過程的時間順序,自然分為四大部分。(1)引發風波的起因與發生;(2)表現風波的發展與高潮,著意描寫七斤一家的恐慌及村里人種種表現,使辮子問題發展成一場吵吵鬧鬧的風波;(3)描寫辮子風波的逐漸平息及原因;(4)表現風波消解后的影響和村中的情況:一切又恢復如故。
《風波》具有結構完整緊湊,脈絡清晰有層次。
3,重點掌握七斤的性格特征。
七斤是一個愚昧無知,麻木,毫無民主主義覺悟的落后農民典型。
4,掌握趙七爺的性格特征。
頑固守舊,投機,不學無術,善于韜晦,時刻夢想復辟的封建余孽。
5,分析七斤嫂,八一嫂,九斤老太的性格特征。
業內名師團隊,班主任一對一服務,全面覆蓋考點,一次考試,保上名校。 !
更多成考相關內容
熱 2013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關鍵句型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八)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七)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六)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五)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四)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三)
成考項目推薦
報名推薦熱線:010-51297401
網站地圖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