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模擬習題5(2)
來源:中華考試網 發布時間:2012-06-08
47.環境影響評價要求實行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其主要含義被歸納為“三建設、三同步、三統一”。其中“三同步”是指( )。
A.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B.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建設
C.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
D.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評價
48.在環境影響評價的效益-費用評價方法中,( )把環境質量看成是一個生產要素。
A.資產價值法
B.人力資本法
C.市場價值法
D.恢復費用法
49.依據我國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項目建議書批準后,建設單位首先要( )。
A.編寫環境影響評價大綱
B.確定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類別
C.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
D.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50.下列環境質量效益評價方法中并不完全依賴于以支付意原為基礎的方法是( )。
A.防護費用法
B.人力資本法
C.市場價值法
D.工資差額法 來
41.B 42.C 43.D 44.D 45.D 46.B 47.A 48.C 49.B 50.A
41.項目國民經濟評價只進行國民經濟盈利能力的分析,國民經濟盈利能力的評價指標是"經濟內部收益率"和"經濟凈現值".其中的經濟凈現值(ENPV)是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凈貢獻的絕對指標。
42.國民經濟評價費用與效益劃分的原則中指出,屬于轉移支付的,如糧食開發基金、耕地占用稅等,應予以剔除。
43.項目經濟盈利能力分析有兩種口徑:全部投資與國內投資。
44.識別社會因素一般包括三類:影響人類生活和行為的因素;影響社會環境變遷的因素;影響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因素。
45.在互適性分析中。有必要在項目周期的各個階段,對社區參與的可行性進行考察和評估,考察的內容包括:分析項目社區中不同利益集團參與項目活動的重要性,分析對當地人民的參與有影響的關鍵的社會因素,分析在項目社區中是否有一些群體被排斥在項目設計之外或在項目的設計中沒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分析找出項目地區的人民參與項目設計、準備和實施的恰當的形式和方法。
46.社會評價一般分為社會調查、識別社會因素、論證比選方案三個步驟。
47.所謂協調發展,是指經濟建設與環境和資源保護相協調,其主要含義被歸納為“三建設、三同步、三統一”,其中的“三同步”指必須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48.市場價值法把環境質量看成是一個生產要素。環境質量的變化導致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變化,從而又導致生產的利潤和產出水平的變化,而產品的價值、利潤是可以利用市場價格來計量的。市場價值法就是利用因環境質量變化而引起的產品產量和利潤的變化來評價環境質量變化的經濟效果的。
49.項目建議書批準后,建設單位應根據項目環境影響分類管理名錄,確定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類別。
50.BCD選項的幾種方法,是完全依賴于以支付意愿為基礎的環境質量效益評價方法。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全面估計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經濟效益是很困難的事情。而防護費用法是生產者和消費者愿意承擔防護費用時所顯示出的環境質量效益所得的隱含價值。根據所包含的費用,按照所使用那些資源的經濟價值,就提供了產生效益的最低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