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咨詢工程師考試咨詢方法與實務強化題33
來源:中大網校 發布時間:2012-11-07
【背景材料】
某地方政府根據“十一五”期間的區域發展規劃,在轄區內投資興建一中等規模的水庫,用途包括:為附近的地區提供自來水及灌溉用水;利用水壩上的水力發電機來生產電力;運河系統的一部分;水庫的防洪效益;對庫區和下游進行徑流調節;發展漁業。該水庫總庫容為1億m3,建成后將對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修建此水庫也會帶來相應的一些問題。
(1)增加庫區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
(2)造成庫區泥沙淤積。
(3)下游土地的土壤鹽堿化。
(4)庫區及下游的水質惡化。
(5)河水水質的改變。
(6)對下游河道的影響。
(7)由于水流靜態化導致下游血吸蟲病等流行病的發病率增加。
(8)移民問題和對庫區風景、文物的影響。
(9)對氣候的影響。
面對相關問題的存在,地方政府在規劃前即對項目進行了經濟影響及社會影響等相關分析,最終確定項目可行。
【問題】
1.簡述社會評價的概念及其目的。
2.簡述社會評價的特點。
3.社會評價的作用有哪些?
4.針對本案例水庫興建形成的庫區非自愿移民群體,應當如何進行分析?
案例一
1.社會評價是識別和評價投資項目的各種社會影響,分析當地社會環境對擬建項目的適應性和可接受程度。評價投資項目的社會可行性,其目的是促進利益相關者對項目投資活動的有效參與,優化項目建設實施方案,規避投資項目社會風險。
2.社會評價的特點有:
(1)宏觀性和長期性。
(2)目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3)評價標準的差異性。
3.社會評價的作用有:
(1)有利于經濟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協調一致,防止單純追求項目經濟效益。
(2)有利于項目所在地利益協調一致,減少社會矛盾和糾紛,防止可能產生的不利的社會影響和后果,促進社會穩定。
(3)有利于避免或減少項目建設和運營的社會風險,提高投資效益。
4.水庫建設,勢必對庫區附近的原居民造成重大影響,形成非自愿移民群體,應充分重視對非自愿移民的社會風險的分析評價。
非自愿移民涉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環境以及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因征用土地、房屋拆除和遷移而受到影響的人群是項目的主要利益相關者。
(1)在社會評價中,應結合項目特點,從以下方面分析移民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
①土地資源的喪失。
②勞動、生產和管理技能貶值。
③社會網絡和社會資本的喪失。
④移民安置過程中的社會矛盾。
⑤社區參與和使用公共財產途徑的變化。
⑥土地資源重新分配中的社會公平問題。
⑦土地征用和房屋拆遷對社會性別的不同影響。
⑧對文化和社會服務場所造成的影響。
⑨對貧困和社會弱勢群體的特殊影響。
(2)在社會影響分析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移民可能導致的社會風險:
①失去土地。
②失業。
③喪失家園。
④社會邊緣化。
⑤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⑥食物沒有保障。
⑦失去享有公共資源的權益。
⑧社會組織結構的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