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穴—陽陵泉
來源:醫學教育網 發布時間:2012-12-24
位置:小腿外側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今作膝下二寸。
《靈樞。本輸》:“在膝外陷者中也”;《針灸甲乙經》:“在膝下一寸,{39}外廉陷者中。”《針灸問對》:“膝下二寸”;《備急千金要方》:“在膝下外,尖骨前陷者中”。《動功按摩秘訣》:“在膝外高骨下各一指”。今作膝下二寸。
功效:疏泄肝膽、清利濕熱、舒筋健膝。
主治:古代記述:膽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脅下痛脹、吐逆,喉鳴,諸風、頭面腫、頭痛、眩暈,遺尿、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攣急、筋軟、筋疼、膝伸不得屈、冷痹、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膝腫麻木、草鞋風。
近人報道:膽絞痛、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肝炎、高血壓、習慣性便秘、帶狀皰疹、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漏肩風、落枕、肋間神經痛、下肢癱瘓、足內翻、耳鳴、耳聾。
方例:偏風、半身不遂:曲池、環跳、陽陵泉。
喉鳴:膻中、天池、陽陵泉。
腹脅滿:陽陵泉、三里、上廉。
膽囊炎:胸8~9夾脊、內關、陽陵泉、膽囊穴。
冷風濕痹:環跳、陽陵泉、足三里。
脅痛:期門、支溝、陽陵泉。
膝腫:陰陵泉、陽陵泉。
草鞋風:陽陵泉、懸鐘、三陰交。
腳氣酸痛:肩井、足三里、陽陵泉。
足緩:陽陵泉、沖陽、丘墟、太沖。
刺灸法:直刺1~2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其它:合(土)穴;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