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1
【別名】黃藤根、紅藥、菜蟲藥、柴根、斷腸草、小黃藤
【來源】本品為衛矛科落葉灌木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干燥根的木質部。秋季采挖。去皮曬干,切段,生用。亦有帶皮用者。
【性味與歸經】味辛、苦,寒,有大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活血消腫,殺蟲解毒。用于風濕頑痹,疔瘡腫毒,腰帶瘡,麻風,頑癬。
【用法與用量】煎服,1-5g.宜久煎(文火沸煎2小時以上)。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外敷、調擦。外敷不可超過半小時,否則起泡。本品有大毒,內服宜慎。孕婦、體虛弱者忌用。凡有心肝腎器質性病變及白細胞減少者慎服。
【貯藏】置干燥處。
【臨床應用】
1.《中國藥用植物志》:“舒筋活血,祛風除濕。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
2.《湖南藥物志》“殺蟲,消炎,解毒”。
3.現代以雷公藤治療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小兒難治性腎病綜合征、重型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均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