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1

   【出處】出自《千金·食治》。

  【拼音名】Jiè Cài

  【英文名】tender Stem and leaf of India Mustard

  【別名】芥、大芥、雪里蕻、皺葉芥、黃芥、霜不老、沖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油芥菜的嫩莖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rassica juncea (L.)Czern.et Coss.[Sinapis juncea L.]2.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var.gra cilis Tsen et Lee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無毛,有時具刺毛,常帶粉霜。莖有分枝。基生葉葉柄有小裂片;葉片寬卵形至倒卵形,長15-35cm,寬5-17cm,先端圓鈍,不分裂或大頭羽裂,邊緣有缺刻或齒牙;下部葉較小,邊緣有缺刻,有時具圓鈍鋸齒,不抱莖;上部葉窄被針形至條形,具不明顯疏齒或全緣。總狀花序花后延長;花淡黃色;花瓣4,鮮黃色,寬橢圓形或寬楔形,長達1.l-1.4cm,先端平截,全緣,基部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8mm,短雄蕊長6mm;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約lmm,花柱細,柱頭頭狀。長均果條形,長3-5.5cm,具細喙,長6-12mm;果梗長5-15mm.種子近球形,直徑l-1.8mm,鮮黃色至黃棕色,少數為暗紅棕色,表面具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2.油芥菜 本種特點在于基生葉長圓形或倒卵形,邊緣有重鋸齒和缺刻。

  【生境分布】

  1.原產中國,為全國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原產美洲,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嫩莖圓柱形,黃綠色,有分枝,折斷面髓部占大部分,類白色,海綿狀。葉片常破碎,完整葉片寬披針形,長3-6cm,寬1-2cm;深綠色、黃綠色或枯黃色,全緣或具粗鋸齒,基部下延呈狹翅狀;葉柄短,不抱莖。氣微,搓之有辛辣氣味。貯于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霉。

  【化學成份】根莖含11種具揮性的異疏氰酸酯:異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異丙酯(isoProP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仲丁酯(sec-but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正丁酯(n-but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戊-4-烯酯(4-penten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3-甲硫基丙酯(3-methylthioprop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芐酯(benz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β-苯乙酯(β-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丁-3-烯酯(3-butenylisothiocyanate)。葉含蕓薹抗毒素(brassilexin),環蕓薹寧(cyclobrassinin),環蕓薹寧亞砜(cyclo-brassinin sulfoxide),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花粉含芥子油甙類,主要為丙-2-烯基芥子油甙(prop-2-enyl glucosinolate),還有2-羥基丁-3-烯基芥子油甙(2-hydroxybut-3-enyl glu-cosinolate),2-羥基-戊-4-烯基芥子油甙(2-hydroxypent-4-enylglucosinolate),丁-3-烯基芥子油甙(but-3-enylucosinolate),2-苯乙基芥子油甙(2-phenylethyl glucosinolate)。

  【性味】辛;溫

  【歸經】肺;肝;腎;胃經

  【功能主治】利肺豁痰;消腫散結。主寒飲咳嗽;痰滯氣逆;胸膈滿悶;砂淋;石淋;牙齦腫爛;乳癰;痔腫;凍瘡;漆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15g;或用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燒存性研末撒。

  【注意】

  1.凡瘡瘍、目疾、痔瘡、便血及平素熱盛之患者忌食。

  2.《本草衍義》:多食動風。

  3.《本草綱目》: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發人痔瘡。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除腎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久服溫中。

  2.《食療本草》:主咳逆,下氣,明目,去頭面風。

  3.《本草綱目》:通肺豁痰,利膈開胃。

  4.《本草綱目》:芥,性辛熱而散,故能通肺開胃,利氣豁痰。《別錄》謂其能明耳目者,蓋知暫時之快,而不知積久之害也。《素問》云,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多則肉胝而唇褰,此類是矣。

  5.《本草經疏》:芥,所稟與白芥同。辛溫能利氣消痰,開胃辟寒,故主安中及久食溫中也。其主除腎邪氣者,辛能潤腎,溫能暖水臟故也。其主利九竅,明耳目者,蓋言辛散走竄,豁痰引涎,暫用一時,使邪去而正自復,非謂其真能利竅明耳目也,用者詳之。

  6.《本草求真》:芥性辛熱,凡因陰濕內壅而見痰氣閉塞者,服此痰無不除,氣無不通,故能使耳益聰而目益明也。若便臟素不寒,止因一時偶受寒濕,而氣不得宣通,初服得此稍快,久則積溫成熱,其目愈覺不明,而諸痔瘡瘍,靡不因是而至矣。

  【摘錄】《中華本草》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 五十路丰满aⅴ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免费AⅤ视频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