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根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1

   鳳仙根為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的根,活血止痛,利濕消腫;主跌撲腫痛,風濕骨痛,白帶,水腫。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Fènɡ Xiān Gēn

  「英文名」Root of Garden Balsam

  「別名」金鳳花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balsamina 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鳳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肉質,直立,粗壯。葉互生;葉柄長約1-3cm,兩側有數個腺體;葉片披針形,長4-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銳鋸齒,側脈5-9對。花梗短,單生或數枚簇生葉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紅色或雜色,單瓣或重瓣;萼片2,寬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圓,先端凹,有小尖頭,背面中肋有龍骨突;翼瓣寬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圓形,上部裂片寬斧形,先端2淺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長成細而內彎的距;花藥鈍。蒴果紡錘形,熟時一觸即裂,密生茸毛。種子多數,球形,黑色。

  「生境分布」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根含矢車菊素甙(Cyanidinmono一glycoside)。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利濕消腫。主跌撲腫痛;風濕骨痛;白帶;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6-15g;或研末,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本草匯言》:鳳仙根,通經活血之藥也。李氏方,治杖撲腫痛,血脈瘀凝。此寒滑走散之品,其性快便捷烈,又不宜多服久服,恐損脾胃,泄元氣也。

  2.《綱目》:治雞、魚骨哽,誤吞銅鐵,杖撲腫痛。散血通經,軟堅透骨。

  3.《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崩帶,風濕癱瘓,筋骨疼痛。

  4.《嶺南采藥錄》:去紅腫之毒。浸酒甚佳。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午夜两性视屏 |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 依依成人影院久久久午夜 |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 午夜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