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

來源:中醫藥發布時間:2013-05-24

  "《道德經》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這段經文講到的“三”,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它既是太極之妙用,為造物之始,而有“三生萬物”;同時又是先天與后天的具足,包涵了萬物的本質——即“沖和”之整體。一切事物的發展和演化,其始為一(太極),化為二(陰陽),合為三;同時任何事物又都是廣義的精、氣、神三寶的具足,即現今所謂物質、能量、信息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因此,這個“三”體現出“形而上”與“形而下”世界的圓融。
  
  老子這一觀點與《周易》所提出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結構模式一脈相承。《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淵藪,同時也是東方科學的鎬矢。博大精深的易學體系不僅涵概了“一”和“二”——即太初混沌,太極一氣化生陰陽兩儀;更是“三”的源頭和胎息。《周易.系辭下傳》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以《周易》中所說的“生生”之道是以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宇宙觀為基礎的。《周易.系辭上傳》復云:“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如象數量中的“陰數”(六)與“陽數”(九)俱是三的倍數。一爻及至一卦的內容可反映出三維、乃至多維的時空變化。而所謂“象”,既是先后天的統一,同時又是主客觀的合一。所以醫家論象名曰“藏象”;歷算用象名之“運氣”與“干支”。這些俱是“三”的妙用。
  
  老子不僅以易為圭臬,直陳“三生萬物”之理,而且在《道德經》首章便開宗明義,說的就是“三”的道理。他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宇宙的規律;本非相對世界中的常道,但又得用相對世界中的文字來表達。為闡發這一亙古不變的絕對真理,說明其無形無象、無所不備、無所不在的根本特點,就必須不斷地變換角度來啟發人們,超越相對的局限,從既定的時空把握無限的宇宙。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老子都是在講如何超越自身之修為實踐與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相對性,教導人如何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從全方位證悟道的本體。他所提出的“抱樸歸真”、“致虛極,守靜篤”的悟證方式,衍生出后世玄門的種種修行。這與《周易.系辭上傳.十章》所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道理靈犀相通。而“反者,道之動”則反映出老子對道的運動形式的真切把握,是所謂“絕學無憂”。
  
  由佛學道理上講,“三”體現了眾生與萬物的實相。《大乘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云:“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法受持分第十三);又說:“是實相者,即非實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離相寂滅分第十四);“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依法出生分第八)。用如此句勢,經中又論及“眾生”、“凡夫”、“大身”、“壯嚴佛土”、“諸相俱足”等。凡此種種論述,貫穿《金剛經》始終,旨在說明不僅僅是物質世界的一切不可執著,就連如來講的法、相、凈土、修成之阿羅漢、菩薩與佛,也被一一破除。佛陀這樣邊說邊掃,隨立隨破,可謂用心良苦。同老子《道德經》相類似,《金剛經》在倡導和教化人們不可執迷于相對的一切,否則即會產生種種局限,這便是“三”的整體。其并不是不承認相對差別的所謂“超越”,而實質在于絕對之中把握相對的一切,在無常流轉中尋求永恒。故經中說:“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直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貌似非而理是然。這也再一次體現出世外法與世間法、天道和人道、人理及物理的匯通圓融,不二法門。
  
  惟其是“三”,不僅是起分別心,或執片面枝節者所能望其項背,即使一些修成證得之人,也會由于各自業力、愿力、心量、慧根、善緣諸方面的差別,未必能盡悉其妙。所以《金剛經.十六分》中說:“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惟其是“三”,已非尋常時空所局限。因此《金剛經.十八分》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說從既定之時空語悟無限之宇宙,從而超越事物的何往何來,緣起緣滅。
  
  惟其是“三”,所以道之本體,證如法身,是無形無象、無聲無色,而又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備的。《金剛經.法身非相分第廿六》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道德經.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見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可心悟,難以用視聽言語捉摸),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兩段經文理出一轍,都在教化人們要破除一切執著,當下承當即是,勿起相對分別之心,是所謂“神無方而易無體。”(《周易.系辭上傳》)。
  
  再論基督教東傳,《圣經.舊約.創世紀》開篇即說上帝分陰陽,于是有光和暗,創造出形形色色的物質世界,同時亦創造出人與其它各類生命。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原本過著歡樂無憂的生活,卻因偷食禁果,產生出善惡、美丑的分別之心,形成相對認識而落入局限之中。按基督教教義,這便是人類最早的原罪。《圣經》的這段故事可謂寓意至深,并直揭上帝之心:因為上帝創世創生的造化之妙,是用這種分別后的相對認識所無法獲得的。只有超越這種相對,才能中正地理解,并從整體上把握信、愛、神、我;在屬靈生活中達到“三位一體”的圣境——即圣父、圣子、圣靈的合一,開掘出“三”的真諦,回歸天父所賜予的人類美好的精神家園。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 | 日韩制服欧美动漫在线 | 亚洲天码中字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