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蘭葉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5
【草藥名】蚌蘭葉
【內容介紹】蚌蘭葉 (《廣東中藥》Ⅱ)
【異名】紅蚌蘭葉(廣東中藥》Ⅱ)。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葉。
【植物形態】紫萬年青,又名:紫蒀、紫蘭、紅面將軍、血見愁。多年生草本。莖粗壯,多少肉質,高不及50厘米,不分枝。葉互生而緊貼,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上面綠色,下面紫色。花白色,腋生,具短柄,多數,聚生,包藏于苞片內;苞片2,蚌殼狀,大而壓扁,長3~4厘米,淡紫色;萼片3,長圓狀披針形,分離,花瓣狀;花瓣3,分離;雄蕊6,花絲有毛;子房無柄,3室。蒴果,開裂。花期夏季。多栽培供觀賞。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本植物的花(蚌蘭花)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春、秋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
【性味】甘,涼。①《陸川本草》:苦,寒。②《南寧市藥物志》:平,微辛澀。⑦《廣東中藥》Ⅱ:甘淡,涼。
【功用主治】清熱,止血,去瘀。治肺熱燥咳,吐血,便血,尿血,痢疾,跌打損傷。①《陸川本草》:去瘀止痛。治痢疾,跌打駁骨。②《南寧市藥物志》:清熱止血。治便血,咳血,尿血。③《廣東中藥》Ⅱ:止咳,止血。治勞傷吐血,咳血,便血,痰火核,肺燥熱咳。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