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葉卷柏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5
薄葉卷柏蕨類卷柏科薄葉卷柏,以全草入藥。 清熱解毒,活血,祛風。主肺熱咳嗽或咯血,肺癰,急性扁桃體炎,乳腺炎,眼結合膜炎,漆瘡,燙火傷,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小兒驚風,麻疹,蕁麻疹。
薄葉卷柏——《全國中草藥匯編》
「別名」地柏、巖卷柏、地柏椏
「來源」蕨類卷柏科薄葉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各省。
「功能主治」活血調血,清熱解毒。主治婦女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并治小兒驚風,麻疹;外用治燙火傷。
「用法用量」 1~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薄葉卷柏——《中華本草》
「拼音名」 Báo Yè Juǎn Bǎi
「別名」山柏枝、山扁柏、地柏、巖卷柏、地柏椏、石上柏、四葉柏、獨立金雞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薄葉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laginella delicatula(Desv.)Alston[S.pouzolziana(Gaud.)Spri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50cm.主莖禾稈色,多回分枝。葉二型,在枝兩側及中間各2行;側葉斜長圓形,長2.5-3mm,寬1.2-1.5mm,短尖頭,兩側略不等。上緣略有齒,下緣全緣;中葉斜卵形,長約1.8-2mm,寬約0.6mm,明顯內彎,漸尖頭,全緣。孢子囊穗單生于小枝頂端,長0.6-2cm,有4棱;孢子葉寬卵形,長約2mm,寬約1mm,龍骨狀,先端長漸尖,邊緣全緣,孢子囊圓腎形,大、小孢子囊異穗或大孢子囊位于穗的中部,小孢子囊位于上、下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林下或溝谷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卷縮成團,須根多數。莖呈圓柱形,長20-40cm,直徑約1mm,上部分枝,表面黃綠色,質脆,易斷。葉二型,背腹各2列,皺縮卷曲,腹葉長卵形,明顯內彎,背葉長圓形,兩側稍不等。有時可見頂生的孢子囊穗。無臭,味淡。
「炮制」揀去雜質,搶水洗凈,切段,曬干。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祛風。主肺熱咳嗽或咯血;肺癰;急性扁桃體炎;乳腺炎;眼結合膜炎;漆瘡;燙火傷;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小兒驚風;麻疹;蕁麻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或干品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