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5

   「出處」崔禹錫《食經》

  「拼音名」 ān Chun

  「別名」鶉鳥(《毛詩傳》),循(《禽經》注),宛鶉(《廣志》),赤喉鶉(《動物學大辭典》),紅面鵪鶉(《中國動物圖譜。鳥類》)。

  「來源」為雉科動物鵪鶉的肉或全體。

  「原形態」體長約16厘米。形似雞雛,頭小尾禿。嘴短小,黑褐色。虹膜栗褐色。頭頂黑而具栗色的細斑,中央縱貫以棕白色冠紋,兩側亦有同色的縱紋,自嘴基越眼而達頸側;額頭側及頦、喉等均淡磚紅色。上背栗黃色,散有黑色橫斑和藍灰色的羽緣,并綴以棕白色羽干紋;兩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粟黃色纖細橫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藍灰色羽緣;背面兩側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紋,極為鮮麗。兩翼的內側覆羽和飛羽淡橄欖褐色,雜以棕白色黑緣的細斑;初級飛羽大多暗褐而外翈綴以銹紅色橫斑。胸栗黃色,雜以近白色的纖細羽干紋。下體兩側轉栗色,散布黑斑,并具較大的白色羽干紋,至下脅尤形寬闊而顯著。腹以次近白。腳短,淡黃褐色。

  「生境分布」冬季常犧于近山的平原,潛伏雜草或灌叢中。主食谷類和雜草的種子。繁殖于我國東北和更北地區。遷徙及越冬時,遍布我國東部。

  「性味」

  甘,平。

  ①《七卷經》:"味辛,平。"

  ②《品匯精要》:"味甘,性溫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瀉痢,疳積,濕痹。

  ①孟詵:"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患痢人和生姜煮食之。"

  ②崔禹錫《食經》:"主赤白下痢,漏下血,暴風濕痹,養肝肺氣,利九竅。"

  ③《嘉佑本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

  ④《本草衍義》:"小兒患疳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

  ⑤《本草求原》:"補土續氣,調肺利水濕。治腹大如鼓,瀉痢,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煎湯或燒存性研末。

  「摘錄」《*辭典》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 久久男人精品女人 |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国产 | 日本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在线亚洲专区高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