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小橘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5
【別名】山柑橘、野沙柑、酒餅木
【廣東】
【來源】為蕓香科山小橘屬植物山小橘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 Lindl.,以根、葉和果實入藥。夏季采葉,鮮用或陰干。根全年可挖,洗凈切片,曬干或陰干。深秋摘果,用開水燙過再曬干。
【源形態】直立灌木,高約4米。幼枝及芽被銹色毛。葉互生,有柄;單葉及羽狀復葉雜見。夏、秋開白色小花,花近無梗。小漿果肉質,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徑約7毫米,淡紅色或較深,略通明。
【性味歸經】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氣消積,散瘀消腫。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積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腫痛。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