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耳根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5

   魚腥草學名蕺菜,別名葅菜,俗名側耳根、豬鼻孔、臭草等。魚腥草根、莖、葉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屬三白草科、蕺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魚腥草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及云、貴、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溝旁。自然狀態下高約30厘米,人工栽培可達60~80厘米。地下莖節上生根,葉互生卵形,基出五脈,葉柄基部鞘狀抱莖。花小,淡黃或白色,穗狀花序頂生,果近球形。原系野生,全草均可入藥。

  據測定,每百克嫩莖葉含蛋白質2.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及豐富的鈣0.7克、磷0.53克、鐵和魚腥草素、癸醛、揮發油(月桂油烯)1.2~0.5克、蕺菜堿等。

  魚腥草性寒、味辛、微溫、苦,為清熱解毒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等功效。可治肺炎、急性氣管炎、痢疾、瘧疾、淋病、白帶、水腫、濕疹、痛腫等病癥。對流感桿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抵制作用;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亦有抑制作用;還可作為服毒急救的催化劑。特別是今年的非典性肺炎暴發后,經研制,魚腥草可以提煉出防治藥物。魚腥草多以嫩莖葉和地下嫩根供食用,目前魚腥草的地下莖作為一種新鮮蔬菜,可做菜食用,可涼拌、炒食、做湯或腌漬,能制作多種具有獨特風味的菜肴,營養豐富;還可加工成魚腥草茶、酒、汽水等系列保健飲料和食品,很有開發前景,在城鄉市場十分暢銷。

  魚腥草適應范圍廣,喜溫暖陰濕環境,怕干旱,較耐寒,在-15℃以下仍可越冬,氣溫12℃即可出苗,生長期溫度16~25℃。4~5月開花,6~7月結果,11月下旬開始謝苗,次年3月返青。對光照和土壤要求不嚴等特點,且不與其它作物爭地,可充分利用荒地栽培,長江以南和華北、西北各地均有分布,常見野生于溪谷、田埂、草叢或塘邊。無霜期內均能生長,長江中下游地區可正常越冬。

  目前,野生資源日益減少,應進行人工栽培,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久久婷婷人人喊人人澡人人爽 | 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新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