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莢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7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Féi Zào Jiá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Coffeetree

  【別名】肉皂莢、肉皂角、肥豬子、獨兒粑皂角。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肥皂莢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采收和儲藏:10月采收,陰干。

  【原形態】肥皂莢 喬木,高5-12m,無刺。二回羽狀復葉,具羽片6-10;小葉20-24枚,矩圓形至長圓形,長1.5-4cm,寬1-1.5cm,先端圓或微缺,基部略呈斜圓形,兩面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花雜性,白色或帶紫色;花西風下垂;花萼長5-6mm,有10脈,密被短柔毛,裂片5,披針形;花瓣5,較萼略長;雄蕊10,5長5短;子房長橢圓形,無毛,無子房柄。莢果長橢圓形,長7-12cm,寬3-4cm,扁或肥厚,具種子2-4顆。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雜木林中、巖邊或村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莢果長橢圓形,長7-12cm,寬3-4cm,先端有短喙,扁平或肥厚,外表紫棕色,光滑無毛,內有種子2-4.種子近球形,稍扁,黑色,直徑約2cm.氣辛,味辛辣。以肥厚飽滿者為佳。

  【化學成份】果實含肥皂莢皂甙(gymnocladus saponin)A、B、C、D、D1、E、F1、G,及兩種單萜甙(6S)-2-反-6-a-L-吡喃阿拉伯糖;-2,6-二甲基-2,7-辛二烯酸[(6S)-2-trans-6-a-L-arabinopyranosyloxy-2,6-dimethyl-2,7-octadienoic acid]和(6S)-2-反-2,6-二甲基-6-[3-O-(β-D-吡喃葡萄糖基)-4-O(2-甲基丁;-a-L吡喃阿位伯糖;鵠-2,7-辛二烯酸{(6S)-2-trans-2,6-dimethyl-6-[3-O-(β-D-glucopyranosyl)-4-O(2-methylbutyroyl)-a-L-arabinopyranosyloxy]-2,7-octadienoic acid}。

  【性味】辛;溫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滌痰除垢;解毒殺蟲。主咳嗽痰壅;風濕腫痛;痢疾;腸風;便毒;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或調涂。

  【注意】《本草匯言》:胃弱少食、不食之疾,忌用之。

  【各家論述】1.《本草經疏》:凡腸胃有垢膩穢惡之氣,郁于中則外生瘰疬惡瘡腫毒;泄于外則為腸風,下痢膿血。肥皂莢專能蕩滌垢膩,宣通穢積,腸胃潔凈則諸證自除也。

  2.《本經逢原》:肥皂莢,除頑痰垢膩,不減二皂(牙皂、長皂)。癡病勝金丹用之,亦取涌發,不使砒性留于腸胃之意。

  3.《本草綱目》:去風濕,下痢,便血,瘡、癬、腫毒。

  4.《中國藥植圖鑒》:祛痰。治咳嗽痰塞。

  【摘錄】《中華本草》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在线中文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女同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在线播放国产熟睡乱子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