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 中藥
來源:醫學教育網發布時間:2013-05-27
【歌訣】白術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①。
【譯注】白術味甘苦,性微溫。甘溫補氣,苦燥濕濁,有補益脾胃之氣、燥濕化濁止瀉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濕而引起的泄瀉、水腫,以及痰濕停留而致的胸腹脹滿的“痰痞”證。
此外,本品補脾胃、實肌腠,還有固表止汗的作用,用于衛氣虛、肌表不固的自汗證。又能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胃虛弱、水濕內停引起的痰飲水腫、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眩暈心悸以及兩足浮腫的妊娠嘔吐、胎氣不和等證。
注:①痞(pǐ):積聚成塊,稱為痞塊;脹滿不痛,稱為痞滿,這里作痞滿解釋。
【應用】用治脾虛食少便溏、脘腹脹滿、倦怠無力等癥,常與黨參、茯苓、炙甘草同用;若為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者,可加干姜、附子等以溫里散寒;兼積滯者,可加枳實、炒神曲、雞內金等以消積導滯。用治脾不健運、痰飲水腫,多與桂枝、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用治表虛自汗,多與黃芪、浮小麥、麻黃根同用。用治妊娠脾虛氣弱,胎動不安,兼內熱者,常與黃芩同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兼氣滯胸腹脹滿者,可配蘇梗、砂仁、陳皮、大腹皮等;兼惡心嘔吐者,可配半夏、生姜等藥;兼胎元不固,腰酸腹痛者,可配杜仲、阿膠、川斷、艾葉等藥;兼血虛頭暈心慌者,可配熟地、當歸、白芍等藥;若為氣虛重證而見少氣無力者,又當與黨參、炙甘草等補氣藥同用。
【用量用法】5~15g.炒焦者名焦白術,土炒者名土炒白術,均可加強燥濕作用。補氣健脾宜炒用,燥濕利水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燥濕傷陰,故只適用于中虛有濕之證,如屬陰虛內熱或津虧液耗、燥渴便秘者,均不宜服。
【現代研究】本品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蒼術酮,白術內酯A、B及糖類。有強壯、利尿、降血糖、抗血凝作用,并能促護肝臟,防止四氯化碳所致肝糖原減少的作用。
【附方】
1.四君子湯見人參條。用于脾虛脘滿、食少便溏。
2.參苓白術散人參、白術、白茯苓、甘草、山藥、蓮子肉、白扁豆、縮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棗,用于脾胃氣虛、濕盛泄瀉。
3.附子理中湯附子、干姜、黨參、白術、甘草,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
4.枳術丸枳實、白術,用于脾胃虛弱、飲食積滯。
5.五苓散茯苓、豬苓、白術、澤瀉、桂枝,用于痰飲水腫。
6.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用于虛人易感、表虛自汗。
7.當歸散白術、當歸、芍藥、川芎、黃芩,用于懷胎蘊熱、胎動不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