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在人類歷史上,對外貿易產生于( ) A.原始社會早期 B.原始社會末期 C.奴隸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早期 2.與復式稅則相比,單式稅則( ) A.又稱二欄稅則 B.只適用于享有最惠國待遇的國家 C.被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采用 D.不利于實行差別待遇 3.世界市場集團化趨勢的表現之一是國家間的集團化,國家集團化的特點是( ) A.技術轉讓外部化 B.內部市場壟斷而對外加強競爭 C.內部貿易自由化而對外統一貿易壁壘 D.交易市場外部化 4.買方信貸是指( ) A.出口方銀行向本國出口商提供的貸款 B.出口方銀行向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C.進口方銀行向外國出口商提供的貸款 D.進口方銀行向本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5.共同市場與完全經濟一體化相比,前者未實現( ) A.生產要素在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 B.統一的對外關稅政策 C.貨物在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 D.統一的對外經濟社會政策 6.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品成熟期應選擇( ) A.海外直接投資戰略 B.商品出口戰略 C.技術轉讓戰略 D.海外間接投資戰略 7.根據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的農產品協議,對于需要關稅化的農產品,其最低市場準入量應相當于國內消費量的( ) A.10%——20% B.3%——5% C.5%——10% D.1%——3% 8.從需求角度解釋國際貿易產生原因的理論是( ) A.產業內貿易說 B.技術差距說 C.人力資本說 D.偏好相似說 9.與從價稅相比,從量稅( ) A.在商品價格上漲時保護作用更強 B.在商品價格下降時保護作用更強 C.能夠體現公平稅負原則 D.目前被大多數國家采用 10.單因素貿易條件是在凈貿易條件基礎上,考慮( ) A.出口商品勞動生產率提高或降低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B.進口商品勞動生產率提高或降低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C.出口商品貿易增加或減少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D.進口商品貿易增加或減少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11.在分析直接投資的決定性因素時,內部化理論強調( ) A.最終產品市場的不完全性 B.中間產品市場的不完全性 C.生產要素市場的不完全性 D.金融市場的不完全性 12.如果區域內成員國的所有經濟部門均納入一體化的范疇之內,這種一體化形式稱為( ) A.垂直經濟一體化 B.水平經濟一體化 C.部門經濟一體化 D.全盤經濟一體化 13.當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高于所用的進口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稅率時,有效關稅保護率( ) A.大于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 B.等于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 C.小于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 D.小于零 14.商品綜合方案的主要內容不包括( ) A.建立國際儲存的共同基金 B.促進制成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樣化 C.建立多種商品的緩沖存貨 D.擴大商品貿易的補償性資金供應 15.國際租賃業務中,中期租賃的期限一般為( ) A.1——5年 B.1——3年 C.5——10年 D.3——5年 16.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中美雙邊協定簽訂于( ) A.1999年4月15日 B.1999年11月15日 C.2000年2月1日 D.2000年5月1日 17.資源條件較好的發展中大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應選擇( ) A.進口替代型組合 B.出口導向型組合 C.自由貿易型組合 D.混合型組合 18.“在一參加方境內向任何其他參加方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稱為( ) A.過境交付 B.商業存在 C.境外消費 D.自然人流動 19.出口直接補貼的形式是( ) A.提供給廠商比其在國內銷售貨物時更優惠的運費 B.退還或減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稅 C.超額退還間接稅 D.給予廠商現金補貼 20.《洛美協定》規定歐盟對參加協定的發展中國家所提供的進口關稅是( ) A.普惠稅 B.差價稅 C.最惠國稅 D.特惠稅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5個選項中有2至5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反映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指標有( ) A.各國的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 B.各國的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 C.各國的制成品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 D.各國的制成品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 E.各國的進出口總量占世界進出口總量的比重 2.關稅同盟比自由貿易區一體化程度更高,體現為( ) A.對非成員國實行統一的非關稅政策 B.對非成員國實行統一的關稅政策 C.消除了成員國經濟貿易政策方面的差異 D.消除了貿易偏轉效應 E.實現了區域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3.當進口總額超過出口總額時,可稱之為( ) A.貿易順差 B.貿易逆差 C.貿易赤字 D.出超 E.入超 4.外匯管制的方式一般可分為( ) A.數量性外匯管制 B.政策性外匯管制 C.成本性外匯管制 D.混合性外匯管制 E.選擇性外匯管制 5.技術貿易的主要標的物有( ) A.土地使用權 B.專利 C.知識 D.商標 E.專有技術 6.進口附加稅的征收目的主要有( ) A.應付國際收支危機 B.維持進出口平衡 C.防止外國商品低價傾銷 D.對他國實行歧視或報復 E.增加財政收入 7.根據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影響企業從事對外直接投資的因素主要包括( ) A.內部化優勢 B.所有權優勢 C.資源優勢 D.區位優勢 E.政策優勢 8.按照烏拉圭回合修訂的《海關估價協議》所規定的新估價法,海關估價可以采用( ) A.進口商品在出口國國內的零售價格 B.進口商品在進口國國內的零售價格 C.進口商品的成交價格 D.相同商品的成交價格 E.類似商品的成交價格 9.福弗廷是一種鼓勵大型生產設備出口的資金融通方式,其特點為( ) A.對出口商無追索權 B.固定利率融資 C.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擔保 D.對匯票或期票進行貼現 E.沒有私人保險公司的保險 10.關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B.貿易發展嚴重不平衡 C.進出口商品結構惡化 D.貿易條件持續改善 E.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主要是發達國家 三、名詞解釋 1.轉口貿易 2.自由貿易區 3.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 4.“自動”出口配額制 5.國際分工 四、簡答題 1.為什么俄林認為要素價格均等化只是一種趨勢? 2.簡述外匯傾銷的概念及其條件。 3.假定一國某種商品的需求曲線為D=40-2P,供給曲線為S=10+3P,自由貿易時的世界市場價格為2,試問自由貿易下該國的進口量是多少?當該國對該種商品征收50%的從價關稅時,試問該國的進口量是多少? 五、論述題 1.試述關稅同盟的動態經濟效果。 2.試比較進口替代戰略與出口導向戰略的優、缺點。你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應如何選擇其貿易政策?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D 3.C 4.B 5.D 6.A 7.B 8.D 9.B 10.A 11.B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C 19.D 20.D 二、多項選擇題 1.A B 2.B D 3.B C E 4.A C D 5.B D E 6.A B C D 7.A B D 8.C D E 9.A B C D E 10.B E 三、名詞解釋 1.是指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或供給國與需求國之間,經由第三國或地區貿易商分別簽訂進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進行的貿易。從第三國或地區來看,即為轉口貿易,又稱中轉貿易。 2.由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所組成的經濟貿易集團,成員國之間進行的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取消關稅和非關稅的貿易限制,但對非成員國仍維持各自的貿易政策。 3.最惠國待遇:是貿易條約和協定中的一項重要條款,其含義是:締約國一方現在和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的一切特權、優惠及豁免,也同樣給予締約方。 4.出口國家或地區在進口國的要求和壓力下,“自動”規定某一時期內(一般為3年—5年)某些商品對貿易伙伴國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額內自行控制出口,超過配額即禁止出口!白詣印背隹谂渲茙в忻黠@的強制性。 5.指世界上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它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階段,國民經濟內部分工超越國家界限發展的結果,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基礎。 四、簡答題 1.(1)影響市場價格的因素復雜多變,不同地區的市場又存在差別,價格水平難以一致。 (2)生產要素在國際間難以充分流動,即使是在國內,生產要素在部門間的移動也不是完全充分的。 (3)某一產業對幾個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聯合需求”,而且這種結合具有整體性和固定性,從而影響了要素價格的均等。 (4)集中的大規模生產必然使一些地區要素價格相對較高,而另一些地區要素價格相對較低。 2.外匯傾銷是出口企業利用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的機會,爭奪國外市場的一種特殊手段。當一國貨幣貶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國貨幣表示的價格降低,提高了該商品的競爭能力,從而擴大了出口。 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才能實現外匯傾銷擴大出口的作用: (1)貨幣對外貶值的程度大于國內物價上漲的程度。 (2)貿易伙伴國不同時實行同等程度的貨幣貶值和采取其他報復性措施。 3.自由貿易時:S=10 3P=10 3×2=16 D=40-2P=20-2×2=36 進口量=D-S=36-16=20 征收關稅后:P=2×(1 50%)=3 S=10 3P=10 3×3=19 D=40-2P=40-2×3=34 進口量=D-S=34-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