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迎來新機遇
來源:發布時間:2009-01-06
衍生品市場潛力巨大。僅從成交數據考察,在現今的衍生品市場結構中,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容量遠大于交易所場內市場。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二季度,全球場外交易(OTC)的衍生品未平倉合約的名義總額為683.725萬億美元,而同期交易所場內交易的衍生品未平倉合約的名義總額僅為82.817萬億美元,兩者相差7倍多。
在本輪金融風暴中,場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沖擊,凸顯了活躍的場外衍生品交易所充滿的不確定性。去年9月15日,全球信貸違約掉期(CDS)市場十大交易對手之一的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次日,在CDS領域涉足4410億美元的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因資金不足被政府接管。由于雷曼、AIG都是該市場的最大玩家之一,它們的出局給CDS市場造成極大混亂。
顯然,從風險防范的角度考慮,受到更為嚴格監管,且交易更為透明的場內衍生品市場在未來也許能對交易者更具吸引力。事實上,在衍生品的場內交易中,交易所成為了所有交易者的交易對手,并負有最終的清算和履約責任。盡管交易所對于參與者的參與頭寸均會有所限制,但總體來看,交易所場內衍生品市場的參與者面對的未知情況要少很多。
早在去年10月8日,CME Group即發布聲明,稱將與對沖基金Citadel公司(Citadel Investment Group)啟動首個CDS電子交易平臺。雙方將在30天內啟動一家合資公司,針對CDS交易推出首個綜合性中央清算機構,全球最大的衍生品清算所CME清算部門將成為該解決方案的中央對手方。顯然,這對于減少原本存在于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在此基礎上,作為場內衍生品交易重要組成部分的經紀商也將受惠其中。在經歷了本輪金融風暴的沖擊后。主要從事衍生品經紀業務的新際集團(Newedge Group)在去年8月末取代了高盛,成為了全美代理資金量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服務商。投資者對于系統性風險的恐懼更使得簡單透明的經紀業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得以發揮其優勢。
而對于年輕的中國衍生品市場來說,盡管我國的場外衍生品交易額還不足全球份額的1%,但場內商品期貨交易已成為全球場內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于這一現實,場內商品期貨市場在2009年所蘊含的機遇可能值得國內期貨公司仔細挖掘。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此前曾表示,經歷2008年市場劇烈波動后,2009年我國期貨監管力度會有所加強。交易所相關的交易和風險控制制度,以及部分品種合約規則也會因此次波動而進行修訂。這不僅意味著交易限制條件的增加,同時也有助于增強期市對于投資者的可信度,對于希望通過期貨市場對沖風險的企業而言也增加了吸引力。“對于期貨經紀公司來說,在做深期貨交易服務的基礎上,也許2009年期貨市場帶來的機遇會遠大于監管強化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