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重點引領2009
來源:發布時間:2009-01-08
新年伊始,中國證監會期貨部副主任季向宇圍繞“2008年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情況、2009年期貨市場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期貨監管重點工作、期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功能發揮”等熱點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2008:制度建設保障化解“百年一遇”的系統性風險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期貨市場罕見的系統性風險,證監會認真分析研判國際國內期貨市場形勢,及時研究制定和果斷啟動風險處置預案,指導期貨交易所及相關各方,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風險控制措施,確保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平穩、有序運行。”季向宇這樣總結2008年期貨市場罕見的大行情。2008年下半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演變、惡化以及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發展的悲觀預期進一步增強,國際主要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大幅下跌。系統性風險開始向國內蔓延。“十一”長假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國內期貨市場出現了所有期貨品種全線跌停的極端行情,隨后部分期貨品種出現了連續跌停。一個月后,這次由國際金融危機傳導所致的重大系統性風險基本得到了有效、有序的釋放,市場風險處于可測、可控、可承受的范圍,客戶新開戶數量持續增長,期貨保證金沒有因為市場發生的價格單邊持續下跌風險而萎縮,反而出現了明顯增多的現象。9月底全國期貨市場的保證金總額為487億元、客戶總量為54萬戶,但一個月后增加了13億左右的保證金和2.3萬新客戶。
總結這次成功化解系統性風險的經驗,季向宇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五位一體”各方密切協作、凝聚合力,形成了科學、快速、高效化解處置風險的工作機制。在重大系統性風險化解的整個過程中,證監會準確研判市場形勢、指導協調各方;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為決策提供全面、科學的基礎數據支持;各期貨交易所統一采取相同的、符合實際的風險控制措施;各派出機構及時指導轄區期貨公司加強風險控制;期貨業協會匯總分析會員風險情況,及時進行風險提醒。
二是交易所強化一線監管。各期貨交易所在“十一”長假前全面提高了各期貨品種的保證金標準,并提示會員及投資者注意市場風險。在面臨“百年一遇”的系統性風險時,各期貨交易所對出現連續3個跌停板的期貨合約集中統一采取了強制減倉措施,這對于迅速有效化解本次風險、控制風險大面積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中介機構抗風險能力增強。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增強,調整結構、優化升級、規范經營的程度提高和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是成功抵御風險的重要保障,一年來,在期貨公司實行的首席風險官制度,是落實監管部門風險控制要求的重要保障;結合股指期貨籌備工作,近兩年開展了持續深入的期貨投資者教育工作,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明顯增強,絕大部分客戶都沒有滿倉操作,投資者隊伍的不斷成熟是成功抵御風險的重要保障之一。
四是基礎性制度建設到位。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初步發揮了“電子眼”的作用;按照審慎監管的原則,建立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體系;嚴格落實了期貨市場開戶實名制。
期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期貨市場在一些領域已成為配置資源的基礎工具,目前國內期貨市場上法人投資者的交易量和持倉量分別占市場份額的12%和52%。期貨市場在促進現貨市場流動秩序建立、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以及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08年,來自國際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更凸顯期貨市場在企業經營中規避風險的作用。季向字說:“境外期貨業務持證企業在這次國際期貨市場風險事件中的風險也基本可控,31家持證企業中僅有半數左右的企業有持倉,且多以賣出套期保值為主,處于盈利狀態,即使有虧損,現貨的盈利也可以有所抵消。境內一些套期保值的企業也紛紛反映,是期貨市場讓他們成功避開了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爆跌的沖擊,如果沒有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功能,可能早就發生了資金鏈斷裂和停止生產的情況。”
對于下一步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監管部門將采取的措施,季向宇表示要從五方面推進:一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國際期貨市場的經驗,穩步推進期貨品種創新,進一步完善期貨市場產品結構,使期貨市場的覆蓋面更廣,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二是根據社會經濟和現貨市場的發展狀況,不斷調整和完善現有期貨品種的合約和相關業務規則,創新交易、結算和交割機制,使期貨市場更加貼近現貨市場,便于現貨企業進行套期保值。三是培育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改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提高期貨市場的定價效率和流動性,更好地滿足企業套期保值的需求。四是繼續加強期貨市場的宣傳培訓,加強對新聞輿論的引導,全面、公開、客觀地對期貨市場所特有的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功能進行報道,消除對期貨市場的誤解,逐步樹立起期貨市場指導生產、規避風險的理念。五是加強與有關部委的溝通和協調,解決相關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瓶頸問題。例如涉農期貨參與農產品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面臨的資金問題等。
2009:以穩步發展提升應對金融危機挑戰的能力
“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主要是場外衍生品市場出現了問題,場內期貨市場運行平穩,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對于2009年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季向宇認為,當前期貨市場改革正處于重要的機遇期,也面臨金融危機等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服務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目標,進一步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和市場監管,統籌兼顧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與監管規范、市場規模與發展質量、學習西方與結合國情等重要關系,確保商品期貨市場安全運行,促進金融期貨市場平穩起步,不斷推動我國期貨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季向宇說,2009年期貨監管工作有六個重點:一是繼續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落實“金融30條”精神,加快推動鋼材、稻谷等期貨新品種上市。深化完善股指期貨上市的各項準備工作,為適時推出股指期貨積極創造條件。繼續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深入探索農產品期貨服務“三農”的運作模式。同時,加強對現有期貨品種定價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發揮情況的全面評估,深入分析研究影響現有產品功能發揮的制約因素,做深做細現有品種。二是要進一步強化市場一線監管,期貨交易所要按照“三公”原則加強市場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嚴肅市場紀律,維護市場秩序,防范市場風險,不斷提高期貨市場內在運行質量。同時,加快建設“期貨市場運行監測監控系統”,加強跨市場和跨境監管合作。三是要進一步明確期貨公司的功能定位,引導期貨公司發展成為專業的期貨經紀商。研究探索期貨公司中介服務模式,支持期貨公司服務現貨產業、服務企業套期保值。在風險控制制度完善、監管可覆蓋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優質期貨公司圍繞主營業務開展業務創新、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探索改善期貨公司盈利模式的有效路徑。四是要在進一步落實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制度的基礎上,適時啟動期貨公司分類監管工作。根據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對其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別的公司實行差異化監管政策。通過分類監管,扶優限劣,加大對資本實力強、風險管理能力強、經營管理規范的期貨公司的扶持力度,加快期貨公司結構調整,促進行業整合。五是要研究培育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的相關法規政策,培育和發展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進一步完善市場結構,提高市場定價效率和市場流動性,滿足廣大現貨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的需要。積極研究探索適應期貨市場發展需要的中介服務體系。六是要全面開展對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對外開放政策成效的分析和評估,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持續完善并有效實施對外開放的整體戰略,有序推進我國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的對外開放。積極探索國內實力較強、資質較好的期貨公司開展境外期貨代理業務的途徑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