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意識一刻不能松
來源:發布時間:2009-02-05
兩年不出事就是好公司
上海證監局期貨處處長周澤洪認為,在國慶之后的巨幅波動中,絕大部分期貨投資者較為理性成熟,節前有效管理資金和持倉,節后對風險和損失能夠正確認識,能夠主動配合期貨公司追加資金。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一小部分投資者由于對風險認識不到位,出現了穿倉甚至“棄倉”。這充分說明,投資者教育工作是一項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工作。對于市場新進投資者,目前特別是很多IB端原先只做過股票的期貨投資者,必須繼續加強投資者教育。
作為深圳期貨市場的創始人,深圳證監局副局長曹汝明也深有體會。他說,從我國期貨市場創立至今,深圳曾出現過不少優秀期貨公司,有些甚至紅極一時,但至今不少已銷聲匿跡。究其原因,他認為有三點:挪用客戶保證金、經營管理不善和風險控制不當。特別是風險控制不當不僅給自己和給政府都帶來了極大麻煩,甚至給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都造成了極壞的負面影響。
“參與期貨市場監管的這么多年,我感到我們期貨市場的文化已經發生著巨大變化。”曹汝明介紹,過去宣揚的是投機文化,比誰的交易量大,比誰的交易金額高。當時業界盛行一句話:不管白老鼠、黑老鼠,不被貓抓的就是好老鼠。而現在,這個市場宣揚的是:及時、到位、有效的文化,強調的是風險控制。
“以前,我是從事新聞工作的,在新聞界有一句話:五年不犯錯誤就是好新聞工作者。如果把這句話引用到期貨行業,我認為兩年不出風險事件的就是好期貨公司。”曹汝明稱。
北京證監局副局長孫才仁還表示,春節將至,當前最先要做好的就是風險防范。但還應該看長遠一點,不光是為了應對春節這一長假風險,更為了給期貨市場打開一片更好天地,創造一個更好外圍環境。
保證金制度仍是主要手段
回顧08年國慶長假之后的劇烈行情,周澤洪認為,應對如此巨大的風險,及時有效的保證金管理是期貨公司最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在這次風險處置中,許多期貨公司提前預判到了長假期間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及時提高了保證金水平,有的公司還先于交易所提高了保證金水平,為處置風險、溝通客戶贏得寶貴時間,從而保證了風險的有效控制。
他認為,期貨公司在市場風險面前是整個市場的第一道防線,對于市場整體風險的控制至關重要。經過長期以來的穩步規范發展,期貨公司合規經營的意識以及防范、控制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通過2007年以來新一輪的增資擴股,期貨公司的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也進一步提升。期貨公司在這次風險處置中取得的成效令人振奮。這是對期貨公司風險控制能力的又一次考驗和證明,也是對不良社會輿論的有力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