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開戶準入機制考驗期貨公司誠信
來源:發布時間:2009-02-05
“如果嚴格執行這套開戶制度,客戶的意見恐怕會很大。”面對極為繁瑣的驗證程序,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紛紛抱怨準入機制是不是過于嚴厲。業內人士表示,按照國內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開戶流程,單個投資者完成開戶程序的時間大約是半小時;而在實施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后,完成整個開戶流程至少需要1至2周。
“像股票對賬單、工資流水單、納稅證明、個人信用報告這類重要文件,客戶通常都不愿提供。”一不肯透露姓名的期貨公司總經理私下對記者表示,個人投資者最怕麻煩,也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文件涉及個人隱私。
“水至清則無魚。現在我們最擔心的是,過于嚴格的準入制度將相當一部分投機者擋在市場外,會不會導致股指期貨市場流動性不足,從而影響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此外,會不會有部分期貨公司貪圖眼前利益,幫助客戶造假、蒙混過關。如果是這樣的話,再嚴厲的準入制度也形同虛設。”
業內人士指出,股指期貨投資者準入制度的有效執行,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期貨公司的自律。事實上,美國次貸危機誕生的根源,恰恰是由于一些金融機構利欲熏心,創造出了“次級抵押貸款”,讓那些因信用記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放貸的人有機會申請到住房抵押貸款,最終演化為全球金融危機。
但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執行嚴格的投資者準入制度有助于加快股指期貨推出的步伐。“監管部門始終擔心中小散戶無法承受因期指劇烈波動而造成的客戶權益變化。因此,管理層希望通過進一步提高進入門檻的方式甄選出合格的股指期貨投資者。而所謂合格,就是指有能力承擔價格波動風險的、不會因為期貨交易失敗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投資者。當這一問題不再成為管理層顧慮的重點后,推出股指期貨也就順理成章了。”
■資料鏈接
所謂合格投資者,是指經培訓和驗證,符合條件并適合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實際上,合格投資者并不是一個新概念,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在一些特定的市場都有界定合格投資者,對參與市場的投資者進行限制的做法。例如,國外私募基金的投資者為自然人時,通常應當是富有的合格投資者。美國《1933年證券法》就對合格投資者的條件進行了相應規定。在國內,銀監會發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中,定義合格投資者為“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信托計劃相應風險的人”,同時也規定了具體的條件等等。
股指期貨交易與股票交易存在較大的差別,對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較強,并不適合所有的股票投資者參與。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引入合格投資者,對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投資者進行一定的培訓和限定,有利于股指期貨平穩而順利的推出,長遠來看也有利于構建理性的股指期貨投資者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