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暖風吹
來源:發布時間:2009-02-05
雖然受到國際市場春節期間豆類產品及玉米價格走低的影響,全國農產品期貨價格昨日紛紛跳空低開,但隨著連續第6個中央一號文件出臺,穩定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擴大國家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豬肉儲備以及繼續支持生豬、奶業生產利好消息出臺,小麥、玉米和豆粕率先表現堅挺,午后上漲加速,多數糧食期貨價格出現上漲。
截至昨日收盤,強麥主力合約909上漲52元,收于2123元/噸,漲幅2.51%;玉米主力合約905上漲12元,收于1578元/噸,漲幅0.77%;豆粕905上漲43元,收于2714元/噸,漲幅1.61%;黃大豆一號909合約下跌10元,收于3377元/噸,下跌0.30%。
新湖期貨公司農產品研究中心經理時巖分析認為,《意見》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1個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首次連續6年發布關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2009年的一號文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大背景下出臺的。這一系列惠農政策的頒布對于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無疑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眾所周知,期貨市場是商品市場的“價格晴雨表”,要真正落實中共中央的惠農政策,實現我國農業的跨越式前進就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預期功能和風險防范功能,充分利用糧食期貨市場發揮其價格發現功能和風險規避功能,及時傳遞準確的信息,從而引導生產者調整和優化糧食生產結構。
時巖認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意見》的第二條穩定發展農業生產中,還出現了“采取市場預警、儲備調節、增加險種、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的語句。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及采取期貨交易穩定發展生豬產業的說法。這說明中央政府對于期貨市場在生豬產業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態度明確,生豬期貨的前景將十分光明。
渤海期貨公司農產品分析師邵遠慧分析指出,值得強調的是在意見稿中中央首次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畜牧水產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采取市場預警、儲備調節、增加險種、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
這些表明推出生豬等在國民經濟中作用顯著的期貨品種已成為實現我國農業發展的頭等大事,采取上市生豬期貨這種金融手段是實現農戶和企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的好辦法,對改變生豬價格調控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邵遠慧指出,幫助生豬養殖戶和屠宰、加工企業有效回避價格波動風險,鎖定預期利潤。更可以吸引更多各層次的投資者積極入市參與交易,活躍糧食期貨市場,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農業結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