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國際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擇校服務。
微信小程序
國際學校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國際學校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國際課程在中國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嗎?

來源:新學說 發布時間:2018-01-09 14:40:18

  國際學校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學校教授的是國際課程,而不是中國本土的基礎教育體系。 在國際課程引進過程中,都面臨什么樣的挑戰?未來又將會如何發展?

國際課程在中國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嗎?

  文|Helen

  國際課程在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

  1、國際高中的困惑

  就目前國際課程的開設情況來看,國際課程的開展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采用全盤引進方式,即完全放棄國內基礎教育內容,全部采用國外教育體系,從教學方式到教學內容全部國際化。這種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迎合了家長對于國際化教育的需求,但事實上割斷了學生接受中國本土文化的機會,另一方面學生對于自身語言條件的限制,思維方式的轉變,學習考核形式的變化,都會不同程度影響了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同時創造最大的個人價值,而徹底脫離本土的教育,將學生塑造成無本之木并不是國際化教育的初衷。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在選擇K12國際教育的時候往往會更多地考慮如何保留孩子接受中國文化教育的機會。北京鼎石學校“沉浸式雙語教學”的成功就是市場選擇的表現。

  另一種方式是部分引進國際課程,占用部分學時,同時還教授部分國內基礎教育內容,例如數學是國內課程,或者大部分基礎科學采用國內課程,配以部分AP課程或標化考試課程。這種方式從表面上看是兼顧了國內外的課程的優勢部分,但實際上兩種課程在內部是完全獨立并無聯系的,學生同時用兩種思維邏輯方式來學習,無法真正將國際化教學的精髓融匯到自身的學習與生活中。中式教育注重知識本身的傳承,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西方教育注重人格的塑造,興趣的培養,運用知識的實際能力,培養批判和質疑精神。兩種教學理念生硬的拼湊在一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養成和思維方式的形成都會產生影響。

  2、中國教育政策對國際課程管控的加強

  鑒于目前各地民辦學校在開設國際課程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近期國家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門出臺了各種政策,對國際課程進行規范管理。

  上海市教委關于涉外中小學開辦國際課程的政策規范

  2016年10月19日,上海市教委基教處在市教科院召開了‘上海市涉外民辦學校政策解讀會議’,會議就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對目前涉外中小學開辦國際課程等問題進行了政策解讀并做出明確批示.上海市教委認為,整頓民辦學校的國際課程很有必要。

  具體措施如下:

  暫停涉外民辦學校的審批。

  完善民辦中小學的審批流程,尤其加強對對中外合資、外資、內資(有外資背景)的學校課程審核;禁止國際課程的整建制引入,在民辦學校課程設置在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和基礎型課程的三個板塊中,不能觸碰基礎型課程紅線。

  加強對民辦中小學教學過程的監管:在教材管理上,學校、區教育局、教委,區教育局要強化主體責任,督導并審核所有教材。

  外資或中外合資背景的民辦中小學校,必須制定外資退出方案,嚴格審核并督導融合境外課程的中小學校,牢牢把握國家主權意識和意識形態。義務教育階段,不能出現以外國人命名的學校名字,不能全是融合課程或拓展型課程,不能整建制引入國外課程。”

  隨后,2016年11月24日,上海市教委召開上海市高中國際課程境外教材審查工作會議。會上頒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高中國際課程境外教材審查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今后將對上海以“中外融合”課程形式開展國際課程試點的21所國際高中,和以“拓展型研究型”課程形式開展國際課程的試點高中學校所采用的進口教材進行審查。要求各試點學校填寫《新增高中國際課程境外教材審查表》,《審查表》中除要求填寫教材,學科,出版單位等基礎信息外,重點要求審核該教材是否存在與我國政治觀點及意識形態相悖或有異議的內容,若有需如實詳細填寫具體頁碼以及涉及的主要內容及觀點。

  深圳市教委關于民辦高中國際課程的管理舉措

  深圳市于2016年11月17日發布了《2016年度深圳市民辦高中學校國際課程實驗評估實施方案(試行)》,并于2016年12月組織專家評估小組對15所開展高中國際課程實驗的民辦高中學校,從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活動、運行管理、培養質量、專題研究及滿意度等方面開展評估。

  2017年3月2日,深圳市教育局召開了民辦學校工作會議。會上提出了“五個規范”和“五個加強”。“五個規范”就是要求學校規范宣傳名稱、規范招生行為、規范課程設置、規范運行管理和規范教材引進與使用。

  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表明: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國際化程度將受到限制,小學初中的階段只能做附課引進,純西式國際教育即將在非外籍子女學校消失,高中階段的國際課程的規范更加明確,監管力度加強。

  3、公立基礎教育對國際課程的生存空間的擠壓

  作為本土公立體制基礎教育補充的國際課程,一直以來以其注重學生素質教育,注重興趣培養人格塑造為自己的主打優勢,同時加之以能夠更好接軌國外本科教學方式,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申請國外優秀大學具有一定的優勢。事實上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教育改革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今天的公立體制教育雖然仍然無法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但相比十二年前,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

  中高考改革政策出臺,綜合素質將在未來升學評價中唱“主角”

  2016年9月18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改革重在改變高中招生將部分學科成績簡單相加作為錄取依據的做法,克服“唯分數論”。《意見》明確,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提高命題質量,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進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克服分分計較,避免過度競爭,順應新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綜合素質評價”要在中考錄取中真正發揮作用。

  《意見》明確,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要求細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個方面;評價重點強調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和突出表現;評價程序強調要做好寫實記錄、遴選典型事實材料、將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實材料進行公示、審核、建立綜合素質評價檔案。試點從2017年之后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由此,“綜合素質評價”將逐步在未來的中考升學中“唱主角”。

  作為中國應試教育標志的高考改革也已經在全國30個省份陸續啟動,其中上海已經在2014年啟動,并于2017年正式實施,北京等其他省份將在2017,2018年陸續啟動,2020,2021年全部正式實施。

  本輪高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試科目設置方面明確規定,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而每門都已經"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報考時,只需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 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本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同時對招生錄取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高考作為全中國公立基礎教育的指揮棒,其改革勢必牽動千家萬戶,雖然仍然無法擺脫目前以知識記憶為主要方式的教學體制,但可以看出中國基礎教育在努力向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方向邁進,如此改革,對于那些本就處于對兩種課程體系選擇猶豫之中的家長,或多或少會起到一些拉動作用。

  中國高考成績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學校承認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承認中國的高考成績,考生們可以直接用高考成績來申請外國大學,這無疑對國際課程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當然,國外院校在接受我國學生申請時,雖然認可高考成績,但也只是把高考成績作為一項指標,和其他指標一起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在高考成績之外,還要求提供雅思或TOEFL成績、中學學業成績,很多大學還會進行面試考察。

  公立基礎教育最大的優勢-學費

  根據新學說數據庫統計,目前中國國際學校平均學費大約為109854元/年,其中以北京上海最高,已經達到了16萬元/年。中西部地區平均學費的內蒙古自治區,其平均學費為29000元/年。而公立學校初中以下為義務教育,北京高中學費為平均數千萬,教授公立課程的民辦學校學費為1-3萬元/年,由此可見,選擇國際課程對于家庭來說需要付出更多的資金投入。

  國際課程在中國發展的趨勢

  1、多元化

  目前在中國落地開花的國際課程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僅包括覆蓋全球范圍的IB,ALevel課程,很多國家課程也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像我們前面總結的加拿大課程,澳洲課程,甚至還包括我們沒有收錄進來的德國課程,法國課程等等。值得一提的是,AP課程雖然在國內的覆蓋面較廣,但它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課程。

  由于美國基礎教育管理的特點,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獨立的課程體系。目前引進的美國課程多為合作辦學形式的學分制課程,即引進美國高中階段課程,合作雙方就各自的教學標準共同設置課程內容,學生在中國學校就讀,最后可以拿到中美雙方學校的畢業文憑,例如北京力邁國際學校,北京格瑞斯國際高中等就屬于這種辦學方式。

  2、規范化

  隨著民辦國際化學校的發展,國家的監管力度也在隨之加強,從目前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可以看到,各地政府在對民辦國家化學校的課程的規范在不斷細化。從國際課程的準入標準,教材審查機制,課程教育的管理等方面政策規范都在不斷完善中,在未來國際化學校的監管將越來越有法可依。

  3、本土化

  如何積極響應政府關于民辦學校課程管理的新政,如何迎合國際學校家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需求,讓中國學生既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同時又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是國際課程在中國發展的方向。

  國際課程本土化,應汲取本土課程的優點,設計出適合中國學生特質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做出適當的取舍,從師資培訓、教材編排、教學方法設計、學生引導等方面完善頂層設計,在深度掌握國際課程精髓的前提下,融入傳統文化內容。處理好國際課程學習要求與作為中國公民必備的素養之間的關系,是未來國際課程在中國持續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轉自新學說微信公眾號:NSI-cm,原文標題《國際課程在中國的挑戰與趨勢|新學說盤點》

  國際學校招生幫助電話:010-51268841

  想要了解更多國際學校相關招生資訊,可以收藏(ctrl+D)本站或關注公眾號(北京國際教育)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關注,掌握更多相關新聞資訊!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 2023年春季招生報名正在進行中,為避免疫情結束后出現扎堆咨詢,無學位等情況,建議家長登記搶先報名咨詢!)
國際學校預約看校/在線報名入口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國際學校院校庫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開放日免費預約
    電話咨詢
    010-51268841 400-805-3685
    全國統一咨詢熱線
    微信咨詢
    15910788502

    張老師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小程序
    關注小程序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激情六月激情网久久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 午夜在线视频国产五月天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五码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超清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