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現在的孩子上學大多有兩種選擇,一者是讀公辦學校,一者是讀國際學校。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路線,各有優勢和劣勢,家長該怎么選呢?這也是大多數家長都很糾結或者困惑的問題,一般人這樣認為:
在公立重點學校:孩子的功課重,所以學的知識多;學校規矩嚴格,培養出的孩子守紀律,懂規矩,容易被群體接納;學習的深度難,所以孩子的思維能力強;中國式的教育會幫助孩子更理解中國文化,以后在中國發展會容易些。
在國際學校:孩子的功課輕松,所以可以有很多時間做課外活動;學校尊重學生的自由人格,培養出的孩子很自信,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英文國際性環境,孩子的英文變成第二母語;國外的教育體制能夠幫助孩子將來考取以及適應國外的大學。
這些都對。但是,核心區別呢?到底國內重點學校和國際學校分別在教什么?在培養什么樣(或者不一樣)的學生?
其實,中式的傳統教育,基本上可以稱為是腦力的挑戰,體力的挑戰,還是人性的挑戰(老師不斷地否認和侮辱不聽話,不夠聰明,不夠合群的孩子)。而這十幾年的摧殘,折磨,不是為了灌輸你一堆考完試就忘記了的“知識”,而是為了培養一個特別重要的生存能力——“能吃苦”。
希望大家同意我的觀點:我認為“能吃苦”的人,在逆境里面是最能夠生存的。“能吃苦”的人,為了生存,可以忍受腦力,體力和人性的煎熬,折磨和摧殘。在逆境中生存,需要逆來順受,模糊的人格,羊群精神,忍辱負重。而生存,難道不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嗎?不能生存,談何成功?
那么,為什么富豪們都把孩子們送去了國際學校呢?
馬云,虞峰,王中軍等不都是在國內傳統教育體制下,辛辛苦苦讀書出來的嗎?為什么他們要送孩子去國際學校讀書呢?難道他們不想復制他們的成功嗎?
答案是,他們的孩子已經不需要“能吃苦”這個能力。
他們大多已經給孩子們準備了足夠的財富,甚至為孩子們和孫子們做了長遠的安排(例如做了海外家族信托,購買了海外保單之類),確保孩子們不會需要為了“生存”而奮斗。既然沒有“生存”的問題了,那么“能吃苦”也就不再是一個必要的能力了。
那天我問我朋友,一個富豪的太太,為什么要送孩子去國際學校?
她說:我希望我的兒子快樂。
大部分富豪希望他們的孩子們:快樂,有獨立的人格,充滿創造力,自信心,生活在一個上層的圈子里面,將家族的財富和地位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王朔談到自己的女兒時,說過一句話:我不想讓她成功,成功是什么?不就是掙了一筆錢然后讓傻逼知道么?優質教育的核心,也許并不是教你如何成功,攀升到頂峰,而是如何忠于自己的興趣,在這個領域成為實現個人理想并同時對他人有價值的人。當然,基本能做到這份上的人,也都成功了。
個人認為,如果你可以保證你的孩子將來一生都不用經歷“生存”的挑戰的話,國際學校是的選擇。當然我說的國際學校指的是正牌的,真正的國際學校(也就是教委對入學孩子和家長的身份有要求的那些),而不是那些民辦的“所謂”的打著國際學校旗號的濫竽充數之流。
例如北京,有很多非常好的國際學校,很多成功的富豪的孩子都在里面讀書。例如:德威國際學校 ,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哈羅國際學校,京西國際學校。等等。想進這些學校,競爭特別的激烈。
首先,孩子必須是外國國籍。當然現在的富豪的孩子們基本都拿了外國國籍了。
第二,你得提前申請。因為國際學校都是小班制,每年招生人數有限,師生比例定死不能改變。所以有些富豪的太太們過分到,剛懷孕,就已經去最的國際學校報名排隊了。
第三,你的孩子必須是符合國際學校的要求:陽光,友善,自信,情商高。國際學校招生必須面試,就算你5歲會背唐詩三百首,算數會函數都沒用。你如果不會玩,不會交朋友,沒教養,不自信,家長不在就不知所措的,人家不要。
第四,拼家長。國際學校雖然學費雜費一年幾萬至幾十萬,但是家長光有錢的,不要。他們嚴格要求面試家長,希望家長也是有知識,有地位,有品味,有教養的人。
我的一個富豪朋友的孩子在北京哈羅讀了小學初中,高中考去了英國一所寄宿學校。我問他:孩子在哈羅國際學校讀書好嗎?
他說:“非常好!!因為國際學校的功課比較輕松,所以孩子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一起玩,交朋友。高中我的孩子去了英國,班上還有很多孩子去了美國,香港,澳洲。我女兒現在15歲,已經全世界都有人互相接待了。關鍵是上哈羅的家庭非富即貴,那是不得了的一個人脈網絡。她爹我都40多歲了,上了國內最牛逼的EMBA商學院,兩年下來花了200多萬的費用,也只不過全國各地有朋友罷了。層次還比不上我女兒學校的家長們。”
所以,國內的富豪或成功人士,例如:馬云,虞峰,王中軍,李寧,王菲,毛阿敏,田亮,丁健,潘石屹……等,都是經歷了國內傳統教養出來的,而他們的孩子全部選擇了在國內或香港的國際學校讀書。香港的富豪們,李嘉誠的孫子們,東亞銀行李國寶的兒子孫子們,恒基集團李兆基的孫子們,李嘉欣,陳慧琳的孩子……也都沒有選擇公立傳統教育,將孩子們送去了香港最的國際學校。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努力已經給孩子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最起碼,他們的后代已經不會面對“生存”的挑戰了。他們需要的是生存以上的技能。
美國富豪都把孩子送到哪里上學?
喬布斯生前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有紐約時報的記者Nick Bilto問他:
“你的孩子們一定很喜歡iPad吧?”
老喬回答:“他們沒有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里使用智能產品。”
聽起來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用iPad?!
無獨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層和工程師里面,開始流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智能科技產品。
他們甚至把孩子們送到傳統的,完全沒有智能和科技產品的Waldorf學校,在這個學校的校園里根本就找不到電腦!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機器人公司)的CEO,有5個孩子的父親Chris Anderson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解釋了為什么在高科技領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科技:
“那是因為我們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險。我親眼看到了科技對我的影響,我不希望這些發生在我的孩子們身上。”
非常有意思。幾年前我曾經在微博上寫過這樣的一句話:
“移動互聯網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覺得移動幫我們省了很多時間。后來發現上當了,因為最終它浪費了我們更多時間。”
當今大多數人已經對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產品上癮很深。
很多兒童學家開始呼吁,如果我們在孩子們很小年齡的時候就讓他們接觸科技,也許會讓他們陷入不完整,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生。在戶外靠親身接觸學到的知識,畢竟是和從谷歌百度里面學到的知識性質非常不同。
也許喬布斯對于他的孩子們的態度是正確的。
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組織表示,0-2歲的嬰兒不應該接觸科技,3-5歲的幼童每天應該接觸不超過1小時,6-18歲的孩子應該限制在2小時以內。接觸超過4-5倍以上建議的時間的孩子和年輕人,經常有很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也許,當中式教育的重壓襲來,父母們削減了腦袋買學區房,中國的富豪們都費盡心思把孩子送到國際小學時,美國的富豪們卻把孩子送到了最原始的學校,讓他們自由發展,或許,我們真的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才是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國際學校招生幫助電話:010-51268841
想要了解更多國際學校相關招生資訊,可以收藏(ctrl+D)本站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北京國際教育,掌握更多相關新聞資訊!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家長您好,國際學校面試是評估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不同學校類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民辦國際高中、公立學校國際部)的考察...
答alevel大考都考什么?A-Level課程涵蓋70余門學科,包括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經濟、歷史、地理...
答家長您好,北京國際學校是否需要北京戶口,主要取決于學校的類型和招生政策。北京國際學校分為純外籍子女國際學校、民辦國際學校...
答國際學校日?荚嚩加惺裁矗繂卧獪y試與章節測驗、項目式學習(PBL)評估、標準化考試如MAP測試(MeasuresofAc...
答什么是國際學校?有哪些特點?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School)原是指跟隨外國僑民母國的教育制度,為外國僑...
答12年一貫制的國際學校的優勢有教育連貫性,減少升學壓力;課程體系深度匹配;師生關系穩定,個性化培養;一貫制學校通常配備高...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