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2018年是史上最慘烈的大學申請季,大批高分學生被拒,更不幸地是,可能我們即將進入“沒有最慘,只有更慘”的美國大學錄取時代,而就讀國際學校的孩子們活動應該怎樣安排,才能更有利于海外大學申請呢?。
前不久《紐約時報》爆出哈佛大學對“亞裔性格“的打分更是證實了知名名校對亞裔“成績好、標化高、活動扎堆”,導致申請材料上面孔趨同、性格模糊的“歧視”。
在2019年申請季中,不少大學如芝加哥大學等取消必交SAT成績等政策、申請系統Common Application新增課外活動書目也顯示出了美國大學招生態度的改變。
為此小篇隨機詢問了被TOP20錄取的16位學生,證明個性的活動已超過學術成為了最關鍵因素。一位被布朗錄取的學生標化僅過100分。
在這種趨勢下,要想脫穎而出,標化等硬性指標只能說敲門磚,關鍵在于課外活動。由此,近年來出現了一批“背景提升”的機構,暑假上夏校、日常做義工儼然是標配。但這真的是美國大學想要的課外活動嗎?究竟又該如何正確地做課外活動呢?
什么是好的課外活動?
要有“一性二化”
與中國大學極度強調成績不同,美國大學認為成績只代表“過去“,他們挑選的是未來。而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體現出的對自我認知的探索、對興趣的專注、對進度的管理、對資源的協調、對社區的貢獻等種種能力,正是其進入大學或畢業后更可能“成功”的表現。
而要通過課外活動實現上述能力,就必須有差異性、情感化和國際化的特點。
1“差異性”是根基
差異性是指活動必須有個人特色,能從無數雷同的申請材料中脫穎而出。因此任何感興趣的事都可以發展成為好活動,有學生愛做飯或愛觀察螞蟻都受到了青睞,有的創辦了美食公眾號,舉辦了美食節,有的去各地觀察螞蟻,還出了冊子從生物學角度介紹螞蟻等,這些都明確告訴了別人“我是誰”,有趣且有料。
所以好的活動,一定是要是“個性化的定制”。
在經過不斷討論后,K同學最后把自己定位為一款“幫助盲人室內導航的、共享型的APP”:號召健康人士和盲人一起下載APP,查看周邊盲人位置,為他們室內的出行提供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K同學擔任了一個創業公司老板的角色,從產品經理的前期調研和確定方向,到技術人員的開發,再到市場部的推廣和品牌部的合作(虎撲體育)等,而這樣的體驗對于孩子的自信和成長才是無可比擬的。
2“情感化”是核心
做活動的內驅力一定是興趣,而對活動傾注了感情,“有溫度“才能打動人。比如有廣州學生“為了下一代還能說方言”,所做的保護粵語活動;有學生去非洲做調研,被當地的貧窮觸動,建微店公益出售當地婦女做的手工耳環改善其經濟狀況。
比如J同學特別愛打籃球,帶領學校拿過全市籃球冠軍,未來想學體育管理專業,這次他來參加的就是孕育了邁克爾·喬丹的NBA芝加哥公牛隊的實習,一方面跟隨NBA發展聯盟教練Ken Smith訓練,提高球技,感受球員的訓練日常,一方面參與球隊后臺管理和運營維護,感受職業球隊的后臺管理。
有個場面我特別難忘,很難得安排了球員休息室探訪,在推開門的一剎那,J同學眼中都閃著光……而結束后他拿著球員的簽名照,揣在懷里笑得合不攏嘴。
這樣的體驗,對于任何像J同學一樣本來就很有興趣的學生來說,不僅進一步激發出熱情,也深度了解了行業,更有了實現夢想的動力。
相信這樣讓人動容的故事,招生官聽一百個都不會厭倦。
3“國際化”是高度
以往亞裔總被詬病“窩在一個圈子里”,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大學和中國家庭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培養出“能站上國際舞臺的指南”,除了語言這門工具外,更需要足夠廣的見識、足夠高的格局和足夠開放的心態,來實現與世界接軌的能力。
這不僅是指參與國際知名的競賽,還是指在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中,能積極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這不僅是為了申請中錦上添花,更是從文化上擴寬眼界,觸達更遠的邊界。
比如Z同學喜歡拍Rave,把照片傳到美國社交網站Instagram后,美國百大DJ主動聯系該學生,被邀請其參與現場拍攝在中國的現場。
▲Z同學拍攝的照片
4、如何實現“一性二化”?
從外在來說,必須投入大量資源,讓學生有足夠多的時間和平臺嘗試自己喜歡什么,“如果沒有見過高爾夫球場,也沒有打過,怎么會知道是不是喜歡以及有天賦呢?”
從內在來說,美國大學不看重活動種類的“多”,更看重活動深度的“深”,活動需要有核心,具有連貫性,更能表現出興趣,講出來的故事更好聽。
活動的目標為不同學生做好人生準備
從更高的層面來講,學生時代課外活動的價值絕不只是為了升學,而是對整個人生的意義——讓不同類型的孩子,在不同的項目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擅長的方向。
總結:
“要找到方向就是得不停經歷、嘗試和試錯,我們提供優質資源,讓學生通過實習深入了解各個行業,通過試錯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在大學是不是要選修這個專業,未來是不是要從事這份工作。
不同的學生收獲都非常明顯:
1、在美高就讀的L同學,就是“學霸型”的代表
她之前曾在澎湃新聞等媒體實習,這次參與美國職業實訓項目中,她采訪了西北大學整合營銷傳播系教授、《華盛頓郵報》市場營銷系副總監等,通過與美國新聞界大咖交流和共同工作,提高了業務水平,拓展了人脈,更堅定了未來進行傳媒行業的理想。
2、“思考型”學生則更側重中美文化對比,思考自己未來在全球化中如何立足
如這次在全球排名前100、管理著125億美金的金融機構Lincoln Financial Advisor實習的Frank,除了“術”外,他更從公司的合伙人、有著45年從業經驗的實習導師身上學習了管理上的“道”。
3、很多家長常問,我們家孩子沒有那么成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該怎么辦呢?
這就應該讓孩子去“試錯”。他們還年輕,有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這究竟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比如此次實訓項目里的有幾位學生還處于迷茫中,不知道大學該選什么專業,而在這次實訓項目里,少則可以體驗3種職業,多則可以嘗試5種工作,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自己的興趣。
J同學開朗熱情,想學商科卻不知道該讀什么專業,在嘗試了金融公司、會計事務所、知名餐飲集團經營后,她發現了自己對稅務比較感興趣。實習導師也傾囊相授,會計事務所的創始人Ms Zhou不僅從專業技能方向進行職業培訓,更從人生選擇上給出自己寶貴的建議。
4、有一些學生年紀小,最需要的是激發興趣,增加見識。
對于不同的學生,優質的課外活動都能帶來啟發和自我成長,“有個學生來了后變得非常乖,他媽都很震驚,不敢相信,這是因為我們信任他,找到了他擅長的方向。”
這樣的試錯和嘗試,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在選專業上的幫助遠甚其他。
還要警惕不要犯這三大錯誤
1、一忌“同質化”
中國爸媽總覺得別人家孩子的成功是可以復制到自家娃身上的,于是看到被哈佛錄取的孩子做了什么活動,一窩蜂都上了。
這樣拾人牙慧的活動最沒含金量,如上文所述,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個性化才是做活動的根基。
2、二忌“機構包辦”
剛開始導師們扮演導演的角色,與學生討論后決定大致方向,提供資源和平臺,學生是編劇,決定具體細節;
到了后期,全權放手給學生做,孩子們又是導演又是編劇,導師起指導作用,在關鍵時刻進行引導;
等孩子們成長后,有了想法,“他們全權負責,我們全權協助”。
課外活動的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不能為了升學而忘了初心。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如同管理一個項目一樣,找到市場的需求、挖掘資源、組織活動,對接渠道等,不僅是產品經理,還是市場推廣、品牌負責人等等,在自己感興趣領域的有這樣的鍛煉機會,對孩子一輩子的成長都受益匪淺。
此外,也不要忘了,在小小年紀,玩得開心,才會感興趣,也才會花心思投入到更深度的活動中去,如果是太功利,僅為了某個結果而付出,最終可能反倒會得不償失。而“玩著玩著”,你可能會發現,孩子成長了,水到渠成地是申請也很滿意,這也是國際化教育的精髓之一:挖掘自我,靜待花開。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北京雙語國際小學哪些學校的學費便宜?北京市中關村外國語學校小學雙語班8.5萬元/年,北京市忠德學校小學雙語班6.8萬元/...
答北京雙語學校國際方向哪些學校學費便宜又好報名?北京市朝陽區博雅學校學費5.8-8萬元/年,北京開放大學國際課程中心日本五...
答北京哪些雙語學校設置國際升學方向?北京鼎石國際學校、匯佳學校、青苗學校、愛迪、君誠國際雙語學校、朝陽區凱文學校、中關村外...
答讀國際學校的普高班與公立高中有什么區別?招生標準、教學環境、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升學路徑等方面都有區別,國際學校普高班招...
答什么家庭上國際學校將來出國?以北京為例選擇上國際學校將來出國的家庭家長的職業大部分集中在律師、醫生、大學教授、公司高管、...
答家長您好,國際學校普高班就是國際學校開設的普高班,被劃分為民辦高中之列,通常可以面向全市招生。國際學校普高...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