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5月14日為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校園開放日。許多家長慕名前來參觀,我校劉學言校長及各課程主管為大家詳細解讀了我校國際課程的優勢和特色,并與家長們就國際教育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上午,許多家長和孩子們來訪,我校工作人員友好接待。由于人數眾多,不得不由老師們分組帶領家長們進行參觀。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先依次考察了我校優良的教學設施建設,然后聽取了學校的講解和答疑進行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和溝通。
首先由我校劉學言校長講話,他將當前國際教育現狀進行客觀地剖析,為面對擇校而茫然的家長們拓展了對國際教育的認知,從而開辟了全新的求學思路。
隨后,劉校長向家長們大致介紹了力邁中美國際學校。我校是北京創辦最早的國際學校之一,在美國設有力邁美國服務中心。學校采用美式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的獨特教育模式,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對每個孩子不同的潛質和理想,運用科學、藝術和心理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共通但有區別的教學活動和心靈互動,期望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未來國際型人才。
準備的小食
接下來,由學校課程主管分別為大家介紹我校特色的中美結合教學體系。
力邁中美卡文特課程
建設于1897年的美國卡文特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的教學成就。2014年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北京市力邁中美國際學校與美國卡文特學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北京開啟了卡文特國際項目的大門。采用美國教學標準,以卡文特課程為主體,一周30小時外教英語授課,同時植入中方語文、數學。全方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致力于發掘孩子獨有的天賦,并引導孩子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K1~C12年級學生通過學期末考試可以取得美國卡文特學校結業證書,直至進入美國TOP 50名校。
力邁中美費爾蒙特課程
始建于1953年的費爾蒙特私立學校,經過多年的歷史傳承,現在已經發展到2200多名學生,六個校區,成為加州橘縣的私立學校之一。
北京力邁中美國際學校與美國費爾蒙特私立學校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是中國K到8年級的合作學校。我校按照費爾蒙特學校的教學體系,結合中國的課程優勢,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費爾蒙特課程的設置地融合了中美文化的精髓,“自由、自信”的美國教育理念與“嚴謹、謙遜”的中國教育理念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我校“中美相融”的教育理念。費爾蒙特項目以“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面向世界的人才”為育人目標,引進由專業教研團隊研發的美國費爾蒙特課程,在此基礎上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課程優勢進行了二次創新,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化的國際課程,讓中國孩子兼具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同時又具有國際視野,走出、走向國際。
力邁中美國際高中課程(AP&UP)
AP課程名為美國大學先修課程,即學生可在高中階段學習部分大學課程,并獲得學分,增加將來報考美國名校的競爭力。
AP高中面向9-12年級的學生,均由AP官方認證教師和獲得職稱的外籍教師教授,中方教師多為海外歸國碩士,與外教配合教學,營造西式教學環境,力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多元發展。使學生提前適應西式教育,縮小文化差異。教學方式采用小班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模式,除基礎課程,還有社會實踐、生存訓練和國際交流,真正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對學校教學理念和課程體系產生濃厚興趣的家長們依舊遲遲不愿離開,主動和我校工作人員及老師進一步深入交流。通過本次開放日家長們不僅更全面的了解了力邁中美國際學校,同時對未來孩子的國際教育之路也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規劃!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聯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家長您好,國際學校面試是評估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不同學校類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民辦國際高中、公立學校國際部)的考察...
答alevel大考都考什么?A-Level課程涵蓋70余門學科,包括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經濟、歷史、地理...
答家長您好,北京國際學校是否需要北京戶口,主要取決于學校的類型和招生政策。北京國際學校分為純外籍子女國際學校、民辦國際學校...
答國際學校日常考試都有什么?單元測試與章節測驗、項目式學習(PBL)評估、標準化考試如MAP測試(MeasuresofAc...
答什么是國際學校?有哪些特點?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School)原是指跟隨外國僑民母國的教育制度,為外國僑...
答12年一貫制的國際學校的優勢有教育連貫性,減少升學壓力;課程體系深度匹配;師生關系穩定,個性化培養;一貫制學校通常配備高...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