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訪問育路夏令營網."/>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然而,一份調查資料表明,正常兒童中,90%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6~12歲兒童則有7種以上的害怕。怕,已經成了現代孩子的一種心理疾患。因此,有的電視臺做起了讓孩子勇敢起來的游戲節目,旨在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家長們都樂于參加,讓孩子在鏡頭里“秀”一把。但經過我們的調查研究,卻發現,原來,孩子的怕,竟然來自于臺下扶孩子走上“秀”場的家長們——
掃描:孩子怕什么
鏡頭一
5歲的小剛是個小搗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小朋友們都叫他“剛大膽”。可是,小剛卻有個別人不知道的“秘密”—怕打雷。一碰到雷電交加的夜晚,他就像變了一個人,粘在媽媽懷里,動也不敢動,哪都不敢去了。
鏡頭二
麗麗開始上小學一年級了。她很喜歡這個新的校園和新的小伙伴們。但是,每到星期二下午,麗麗就坐立不安,還不停地上廁所。原來,星期二下午有小朋友講故事的活動,要求每個學生都上去講一個故事。
鏡頭三
早早媽在廚房里忙得不可開交,她發現醬油快用完了,就對正在看電視的早早說:“去樓下買瓶醬油,媽媽等著用!”誰知早早一個勁兒地往后縮:“不去,我不去!”“為什么呀?”媽媽奇怪地問。“外面有壞人,我不去!”媽媽無可奈何,只好自己去買。
相信這樣的鏡頭大家并不陌生。事實上,遠不止于此。孩子們怕的事物太多了,對此,我們做了較為細致的歸納:
“怕”的3種類型:
自然恐懼(聲、光、電、動物):怕打雷、怕鞭炮聲、怕噪聲;怕影子、怕黑;怕閃電、怕電動玩具;怕狗、怕貓。 社會恐懼
(學校、家庭、社會):怕上學、怕考試、怕被批評;怕獨自在家、怕獨自睡覺、怕和親人分離;怕壞人、怕走丟、 怕警察。 社交恐懼:怕說話、怕陌生人。
不同年齡段的“怕”:
0-1歲
對具體的刺激產生恐懼,比如噪聲。 這個時期嬰兒聽覺較為敏感。 給寶寶足夠的安撫,避免強化噪音。
1-2歲
與撫育者分離產生恐懼 孩子對帶養人的依賴性非常強 嘗試逐步分離。保證在許諾的時間回來,以減輕寶寶的不安全感。
2-6歲
對想像出來的東西或未知情況下的預想產生恐懼,比如強盜、黑暗等。4歲時達到高峰,此后開始下降。 這個時期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想像力也發育起來,但又缺乏足夠的認知。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對,盡量陪伴和面對,給予心理上支持。
6-12歲
對學校、搶劫、身體損傷和自然災害等產生恐懼
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認識到死亡,并由于家長對學習的過分關注而出現對成績的焦慮,認真傾聽孩子的害怕,在行動上緩解孩子的恐懼,保護孩子。
在探索這個陌生世界時,孩子難免會感到恐懼,會小心翼翼。大多數恐懼對象隨著孩子生理、心理的不斷成熟漸漸消退,而有些則被頑固地維持了下來,發展成與孩子年齡段不相稱的非正常的恐懼。當孩子的膽怯不安不只是針對某個事物或現象,甚至電視、談話中出現他所懼怕的事物,都能讓孩子緊張不已,那么這時他的恐懼已經超過正常狀態了。超越正常狀態的害怕,極易發展成兒童心理恐懼癥,其影響不可小視。
那么,孩子的恐懼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來自其他事物的刺激、家長的不當言辭、經驗的不恰當積累……然而,更多的卻是來自家長的“愛”——
1.過度保護扼殺了孩子的探索欲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凡事都包辦代替,給了孩子過多的愛。這樣做的結果,使孩子們不僅難以具備勇敢精神,甚至連起碼的自立能力都沒有。現在的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與過去大大不同,他們天天與書本在一起,與電視、電腦在一起,遠離了大自然,失去了小伙伴,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知道什么是探險,什么是挑戰,什么是探險的樂趣。
2.社會衡量孩子優秀的標準摒棄了探索的重要性
現在的家長和學校都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能考上好學校,將來就能獲得好的工作,與勇敢精神無關。但實際上,在當今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要想把握機會,迎接挑戰,創造自己的事業,必須遠離膽小、懦弱等不良的心理素質。
3.社會不安定因素使家長們不放心,令孩子心理壓力大
現在的家長總是告訴孩子過馬路多么危險,會有車禍,會有騙子,甚至一到晚上再也不讓孩子出門;總是把孩子視為弱者,給了孩子太多的限制,弄得孩子總是處于驚恐狀態,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
探索是人類的第二才能,探索和冒險是人類的天性。當今的時代需要人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駕馭生活,以冒險的精神去探索生活。只有在不斷的冒險中,我們才能獲得像金子一樣寶貴的優良品質—勇敢。
讓孩子膽子大起來的六妙招
那么,家長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呢?以下6條請家長參考:
1.給孩子適當冒險的機會
這種教育不能靠口頭說教,而需將其貫穿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在活生生的生活事件中得到鍛煉和考驗。只有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對此,專家建議家長們:
2.在孩子面前表現要大膽
尤其是母親更要注意自己的表現。多數女性在見到突然竄出的老鼠或聽到突發的音響等,會失聲驚叫,孩子見到此景,也會嚇得魂不附體。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時,應注意鼓勵男孩子勇敢剛毅的表現,愛護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男孩子喜歡登梯爬高,家長此時不要大聲嚇唬孩子:“掉下來就沒命了。”這樣會使孩子的膽量越來越小。家長應該贊賞孩子的勇敢精神,同時要給孩子講清只有在大人的保護下才能爬高的道理。這樣既保護了男孩子活潑好動的性格,又使孩子增加了安全意識。
3.多鼓勵孩子去探索
要冒險就有可能遇到困難、危險、失敗,這些自然是家長們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的某些冒險做法而責備、訓斥他們,孩子就漸漸地變得不敢去探索。也許孩子的一些行為看起來有些單純、簡單,甚至有些“愚蠢”,這些都沒關系,只要家長經常給他們鼓勵,多贊揚他們的行為,就能使他們得到鼓舞,并逐漸增加冒險精神。正確引導孩子的冒險行為,也是送給孩子的寶貴精神財富。
4.做好冒險前的心理準備
讓孩子了解冒險行為的性質,從容對待孩子的冒險心理或行動。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冒險有理智和盲目兩種。如孩子很想知道電和火的威力,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做實驗,讓兩根電線相碰發出火花,讓火燒掉孩子剪下的頭發和指甲,孩子就能得到冒險的滿足感,同時也懂得了更多的知識。
5.教給孩子應變的知識和技能
現在社會復雜,安全隱患多,家長要教給孩子必要的防護知識,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膽量。例如:幼兒對雷電、風暴感到恐懼,對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知識和能力所造成的。家長應當給其講解有關知識,家長要告訴孩子在遇到火災、壞人綁架時,要注意哪些,教給其一些相應的技能和方法。
6.讓孩子多參加野外夏令營
夏令營給孩子們到戶外一起玩耍提供了機會和場所。幼教專家認為,過去的孩子戶外活動多,在大自然中探險的經歷很多,走路爬墻頭,上樹掏鳥窩,下河摸魚蝦。父母的約束少。由于整天在大自然中玩耍,孩子們見得多,膽子自然就大,應變能力也就強。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應多選擇有野外活動的夏令營,不要把眼光總盯在學習上。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這份“愛”,絕不應該表現為對孩子的過度保護、過度限制。愛他,就要訓練他勇敢堅定,拿出勇氣,戰勝內心的恐懼,走出膽小的陰霾。愛他,就要教導他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告訴孩子:真正的勇敢是遇到困難、挫折、壓力時,還能從容去面對和克服,逞強、斗勇不是勇敢的行為。別人不敢說的話,說了,別人不敢闖的紅燈,闖了,這是過了頭的勇敢,等著孩子的就是危險。愛他,還要教他足夠的知識、技能和智慧,讓他懂得有勇還得有謀,知道冒險必須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
達爾文說:“我必須承認,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這世界很多有用的才干,正是由于缺乏一點勇氣,結果消失在快樂、成功的行列,我們不希望看到您的孩子也成為這其中的一員。
2011品牌夏令營推薦:
新東方夏令營 http://m.quanminpifa.com/xialingying/xindongfang
環球雅思夏令營 http://m.quanminpifa.com/xialingying/hqys/
巨人金色湖畔夏令營 http://m.quanminpifa.com/juren/
北大心航線夏令營 http://m.quanminpifa.com/beida/
全國報名咨詢熱線:010-51260174 400-080-1803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的有用
18
2011.04
暑假悄然來臨,想去參加夏令營?夏令營會對孩子有什么幫助呢? ◎ 暑假除了讓孩子休息放松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