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關注:19年7月國際學校開放日全國優質國際高中國際初中國際小學推薦
1. 一些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了少付報酬多獲利,招用未滿16周歲的少年兒童做臨時工。這是( )
A.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B. 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有效方法
C. 嚴重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行為
D. 擴大就業,發展生產的合法行為
2. 所謂社會保護,是指( )
A. 父母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撫養職責
B. 對未成年人實施保護的基本原則
C. 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D. 在社會生活中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
3. 奴隸社會后期,奴隸主莊園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 奴隸大量逃亡
B. 奴隸主不關心生產
C. 奴隸起義此起彼伏
D. 奴隸制生產關系已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4. 下列選項中屬于生產關系的是( )
A. 母子關系
B. 楊利偉遨游太空
C. 資本家雇傭工人
D. 貝爾發明電話機
5. 1949年、1956年、1978年對中國來說,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列對這三年表述正確的是( )
A.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B.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C.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D. 這三年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轉折點
6. 黨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這體現了"三個代表"中的( )
A.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B. 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D. 代表各級領導干部的需要
7. 《鄉愁》詩中有這樣一句"……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下列選項中,最能反映作者詩中愿望的是( )
A. 實現海峽兩岸的統一
B. 為橫渡臺灣海峽而發愁
C. 想到大陸來觀光旅游
D. 孤獨心情的表述
8. 2005年1月6日,中國內地第13億個小公民降生。這一天被確定為中國13億人口日。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從而使我國13億人口日和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到來。這說明我國必須繼續堅持( )
A. 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B. 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C.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D. 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
9. 靠在教室門邊的掃帚倒在了教室門口,出入門口的同學卻視而不見,有的從上面跨了過去……;幾個同學隨手將瓜果皮扔在了干凈的地面上……。針對上述現象,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 )
A. 公德意識應該從小培養
B. 創建優美環境是班主任的事,與學生無關
C. 我們不僅要學好知識,更要學會做人
D. 良好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維護
10. 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 戰爭與恐怖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B.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C. 美國在引導世界走向民主與和平
D. 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逐漸喪失
11. 三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始終沒有改變的是( )
(1)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
(2)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手段
(3)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4)工人階級被雇傭,受剝削的地位
A. (1)(2)(3)
B. (1)(2)(4)
C. (1)(3)(4)
D. (2)(3)(4)
12. 下圖是一幅反映多年來我國人口與森林變化示意圖,這幅示意圖告訴我們( )
(1)從總體上看,人們在有效地利用森林資源
(2)我國人口逐漸增多,可森林資源逐漸減少
(3)人口增長過快,對自然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加
(4)我們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A. (1)(2)(3)
B. (1)(3)(4)
C. (1)(2)(4)
D. (2)(3)(4)
二. 簡答題(共16分)
13. 舉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
14.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面對從未遇到的新問題、新事物,你認為辨別它的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的根本標準是什么?(5分)
15. 震驚世界的印度洋海嘯造成30萬人死亡。由于災區溫度高,尸體腐爛快,很難確認他們的身份,丹麥開發的"遇難者身份確認系統",只須將遇難者的各種數據,如DNA,牙齒結構等輸入電腦,很快就可以提供遇難者的可能身份。
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科技革命成就屬于第_____________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哪些重大的影響?(5分)
三. 辨析題(先判斷,后說明理由8分)
16. 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環境污染。
四 探究與實踐(12分)
17. 胡錦濤主席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要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
一位父親在給正在讀書的兒子的信中寫道:……家,養活你是一種責任、義務,并不圖你長大后對家有什么貢獻;但對國家,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中國人,不可不想到她的興衰。當今世界是一個人才競爭的時代,當今的中國需要一批有志有才的青年,希望你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多儲備一些知識和能力,在思想政治上嚴格要求自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有價值的貢獻,為了祖國的明天,努力吧!
九年級(2)班的同學,針對上述內容,舉行了一堂討論課,請你結合教材知識參與討論:
(1)國家對青年人的希望是什么?(3分)
(2)黨和國家為什么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5分)
(3)科學成就未來,時勢造就人才。從國家對人才的需要出發,給自己設計一條人生之路。(4分)
參考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
1. C 2. D 3. D 4. C 5. C
6. B 7. A 8. A 9. B 10. B
11. C 12. D
二. 簡答題
13. 列舉事例(略)(提示:事例可以是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
(要點提示)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堅持改革開放是經濟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20多年來,我們堅持了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4. (要點提示)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面對從未遇到過的所有問題,都要把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作為總的出發點和根本判斷標準。
15. 三
(要點提示)新的科技革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蒸汽革命和電力革命,這使生產勞動從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工具的更新,也使勞動對象發生了重大變革,極大地擴展了勞動對象的范圍,這就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三. 辨析題(參考要點提示)
16. 該觀點是錯誤的。(判斷相反不得分)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經濟建設是在一定環境中進行的,環境既是經濟建設的基礎,又是其制約因素。如果只發展經濟,不顧環境的承載能力,必然造成環境污染與破壞,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又必將影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好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的關系,才能保證經濟建設健康持久地進行。
四. 探究與實踐
17. (要點提示)(1)①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②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
③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從實際出發。
(此小題具有開放性,只要成才目標正確,即可給分)
(2)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依靠科技進步,目前,我國的科技水平在某些方面還比較落后,迫切需要大量的各方面的人才。科技與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濟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要大力發展經濟,就必須重視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國家要強盛,就必須貫徹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
(3)(此小題答案不惟一。要求:立場觀點正確,運用知識恰當,闡述符合邏輯,文字表達準確,有創意且符合題意即可給分)。
(圍繞以下任何一方面均可)
①培養自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把祖國和社會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②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精神,培養刻苦學習,開拓創新的精神。
③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主人翁的責任感,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做一名綜合型的普通的勞動者。
入學幫助熱線:400-805-3685010-51268841
咨詢熱線:010-51268841
國際學校擇校
我要給孩子
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