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近日揭曉的FT2013年全球商學院EMBA百強榜上,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合作的EMBA項目蟬聯,第二名是法國Insead和清華大學合辦的EMBA項目,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EMBA項目今年位列全球第六位。
而前10強中,中國一流商學院的EMBA項目占據5席。中國本土EMBA項目也有不俗的表現,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院的三大本土EMBA項目躋身全球百強,分別列第32位、38位和61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商學院參與FT排名的現在越來越多,今年有18家中國商學院進入百強榜。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管理學教育水平已經到了較高層次?
前十名中的半壁江山
從管理學思想創新、項目國際化程度和學生職業生涯三大方面來評價FT 全球商學院EMBA百強排行榜,在上海交通大學[微博]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周林看來,今年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本身都是世界上實力比較強的商學院,且合作伙伴的實力也比較強;其二,合作項目往往比商學院自己的EMBA項目排名更加靠前,這是由于FT排名更注重國際化,合作項目往往集中了不同區域的老師和生源,相對應國際化評分更高。
“這個排名也可以看得出中國的這些項目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市場開始成為國際商業發展焦點,”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學術主任Jim Little教授對《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要知道10年前,排名在前列的大多數都是一些美國或者歐洲的項目。”
更多中國商學院的項目排名比較靠前的原因是,FT的排名商學院的市場表現指標(包括畢業三年后校友的薪酬增幅等)的權重比較大,周林認為,這也反映了亞洲或者中國經濟發展比較快,所以校友的發展機會大,薪酬提升快。
以排名再次蟬聯的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合辦的EMBA項目為例,其有關課程的畢業生在畢業后3年的平均年薪高達325萬港元,比報讀課程前上升47%,屬各EMBA之最。
“商學院的使命之一就是幫助學員及其所在的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管理與盈利模式的變革而將企業帶上一個臺階。”在周林看來,中國經濟在某種程度來說,正在遭遇的發展的瓶頸,表現在資源的消耗、人口紅利的消失等,商學院需要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做出貢獻。
不為排名放棄使命
在今年上述排名中,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四個項目同時躋身全球百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透露,未來還將有更多的項目會參與到評選,有些項目已經在醞釀中。
他注意到,“今天在很多行業里面,是否一流的國際衡量標準都是由外國人來定的”,以管理教育行業為例,定量指標就兩類, EMBA排名和在國際公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今天中國管理教育后來居上,必須先按照外國人的目標去追趕,這是復旦管理學院愿意去參加排名,并且不斷增加參與排名項目的原因。”
雖然按照國外的標準參與評選,但陸雄文表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最終目標在哪里”,排名可以反映商學院的質量水準,但是為企業發展培養更多人才也很重要,大樣本參與排名可能會導致影響排名,但中國商學院不能因追求短期的利益,只是考慮自己在所謂的排行榜的位置而放棄自己的使命。”
周林甚至并未對安泰設置排名上升的目標,“商學院也不應該太看重這個排名,知道自己在百強名單上的位置,與哪些商學院為伍就可以了。某些排名的標準可以作為參照,但以此為標準去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則是本末倒置。”
在他看來,商學院有三大功能,知識創新、知識傳承與服務社會,這三大功能對應的表現就是商學院的研發能力、教學能力和對企業家的培養,“中國商學院應該按照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商學院自己的培養體系、管理模式的變化來調整項目課程設置等,更好地培養企業家,為社會發展傳遞正能量。”
研究差距與轉型需求
盡管今年有18家中國商學院進入百強榜,不過在陸雄文看來,中國商學院雖然取得很大的進展,但還與國際的商學院有顯著差距的地方,就是研究領域。
記者注意到,2010~2012年,UTD論文發表國際排名中,中國商學院沒有一家進入百強。即便是在全球排名最靠前的內地高校上海交通大學也僅排名在110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列113位和151位。
觀察很多國際優秀的商學院,周林發現,國際商學院在教學和研究方面有相當大的吻合度,相輔相成。“最理想的狀態是,有的創新研究,有效的創新知識與思想,并能將之運用到課堂和學員企業的商業實踐。一些國際優秀商學院由于有較長時間的歷史,在這方面的結合做得更好,中國商學院正在努力縮短與之的距離。”
“研究是很花錢的,而且需要時間。”Jim Little教授表示,并不是說奧林商學院的老師就比中國商學院的更聰明,只是一方面他們有比較好的財務資助,另一方面老師的授課任務也相比中國的老師要少一點,既有錢又有時間,所以能夠做出一些研究。
由于國際化已經成為中國商學院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提升科研方面的國際競爭力也是實現目標的必要途徑。陸雄文表示,中國商學院在科研方面突破需要在師資結構和研究重點轉型,一方面要招更多能夠發英文論文、有國際影響力的老師,另一方面也希望老師們更多地關注中國問題,在國際上發的論文也能夠同世界分享他們對中國問題的認識,讓世界更多關注中國經濟和企業。“我希望大家給中國商學院一點時間。”
看了以上內容,您或許對以下推薦感興趣:
報考指南:什么是在職研究生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 ♦讀在職研究生有用嗎
招生信息:在職研究生熱招院校大比拼 ♦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