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自中組部去年下發“禁讀令”,要求官員一律不得公費參加高收費培訓項目后,中國商學院EMBA項目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收入出現下滑。近日,14所知名高校的商學院院長齊聚廣州中山大學,就新常態下中國商學院和EMBA教育的發展和轉型展開探討。
據了解,目前中國200多家商學院中,具備EMBA辦學資質的已超過60家。盡管一直學費高昂,但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其中包括不少黨政官員。中組部去年的“禁讀令”使那些黨政官員生源較多的EMBA項目受到很大沖擊。
南京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韓順平透露,該院EMBA項目原本國企生源占了近40%。“去年8月份,一個文件來了,當時我們整個招生這一部分就是零了。甚至有些簽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的國企說,這是中央的文件,那我們大家就一起遵守國家的政策。就算是單位推薦的,我們的一些生源也不敢來了。”
不光是生源的沖擊。事實上,中國EMBA教育創立13年來,歷經風雨,既有許多正面評價,也產生不少質疑。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認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EMBA教育已到了轉型變革時期。他估計,過去一年,中國整個EMBA業界收入下滑了1/3左右,“規模收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說八項規定和中組部的文件起到了一定作用,無非是加速了轉型和變革的趨勢,加快了拐點的到來,起到了催化劑的關鍵作用。”
應對新常態下的EMBA,毛基業認為,需要回歸EMBA的教育本質,加強創新,“EMBA未來是從規模向質量的轉移過程。差異化是未來的方向,我們一定要做精品,做特色。”
韓順平表示,中國EMBA教育必須針對沖擊作出調整,包括挖掘更多的潛在企業家生源,同時要整合資源,更好地滿足學員的需求。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宗軍稱,未來要認識到EMBA教育的特殊性,EMBA的培養要遵循規律,既要有理論引導,又要特別注意以實踐為本,要由特別重視招生轉變到特別重視培養。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譚勁松認為,雖然當前中國經濟放緩,但整個EMBA的市場需求不僅存在,而且還很有潛力。在新常態下,中國EMBA教育必須堅守教育理念,同時,要與時俱進,不斷變革。
對于商學院未來的發展,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李仲飛認為,新常態下,需要再造商學院形象。“不要讓大家認為商學院是唯利是圖的,不要認為商學院日子好過,要讓人家認識到商科為中國改革開放起到很大作用,未來它的作用應該更大。商學院跟其他學科建設一樣,學術、教學同樣要承擔。”
“新常態去泡沫化,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去掉后對學校收入產生沖擊,怎么來補充,這需要教育過程的創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酈金梁認為,商學院有地方體制約束和財力約束,但競爭來自全球,如果不主動采取戰略性安排,最后可能會很被動。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表示,商學院的轉型要體現師生主體地位的回歸,要把學生從收費的對象變成投資的對象,關愛的對象。同時,要基于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手段、方法和評價都要有所變化。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