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同等學力教育學:60道簡答題(1)
1.教育學獨立的條件、標志、獨立時期的標志性著作:
答:(1)教育學獨立的條件
①歷史上前教育學時期教育知識的豐富積淀;②17~19世紀教育實踐,特別是師范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③近代以來科學分門別類發展的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奠定;④近代一些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們的不懈努力。
(2)教育學獨立的標志
①研究對象方面,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②使用的概念和范疇方面,形成了專門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范疇以及概念和范疇的體系;③研究方法方面,有一“科學的”研究方法;④研究結果方面,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⑤組織機構方面,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這些標志的出現前后經歷了約兩百多年的時間。因此,教育學的獨立是一個歷史過程,而非在一個瞬間完成的。
(3)教育學獨立時期的標志性著作
①英國學者培根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出。②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大教學論》(1632)。③英國哲學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話》(1693),提出了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④法國思想家盧梭出版了《愛彌爾》(1762),深刻地表達了資產階級教育思想。⑤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康德論教育》(1803)一書中明確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和“教育實驗”的主張。⑥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寫作《林哈德和葛篤德》(1781~1787),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⑦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學》(1806)被公認為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
2.結合實際,談談你對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思潮的認識。
答:形式教育論起源于古希臘,縱貫整個中世紀,形成于是17世紀,盛行于18~19世紀,衰落于20世紀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齊。主要觀點是:①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各種官能或能力;②形式學科(如希臘文、拉丁文、數學、邏輯學等)或古典人文課程最有發展價值;③教學原則、方法以學生心理官能的內在發展秩序為依據。實質教育論起源于古希臘和古羅馬,在中世紀受壓制,形成于18世紀,興盛于19世紀,20世紀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和斯賓塞。主要觀點是:①教育的目的是向學生傳授與生活相關的廣泛知識內容;②與人類的世俗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質學科(如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法律)或實科課程最有價值;③教學原則與方法應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各有自己的哲學、心理學及社會基礎,因而各有合理與偏頗之處。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同等學力申碩考試科目有綜合和外語兩門,關于這兩門科目的考試難度,是同學們比較關心的。那么,我們來看看同等學力申碩綜合
同等學力考試馬上就要開始了,同學們應該緊鑼密鼓的開始同等學力申碩考試的學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同等學力申碩經濟重點考試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