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簡章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是一所具有顯著學科特色和實力的法學院。學院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依托浙江大學百十余年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綜合優勢,坐擁優裕的辦學空間,雄踞月輪山。今天的法學院在光華基金會的捐資襄助下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光華法學院秉承“求是厚德,明法致公”的院訓,堅持“專業典范,社會公義”的法科教育理想,守候“返回法的形而下”的學術旨趣,營造“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的學院氛圍。為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加快培養高層次法律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為滿足國有、民營、合資等不同類型的公司企業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廣泛需求,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整合全院師資,特舉辦經濟法學方向在職研究生課程。
【課程特色】
系統碩士教育:按照學院全日制研究生培養計劃設置課程,教師與全日制研究生教學師資相同,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浙江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免試入學:采取資格審查方式,免試入學。
無專業背景限制:無任何專業背景限制,只要對法學感興趣,致力于提升自身法學素養和職業競爭力,均可報名參加本班。
多次申碩機會:一般有三次參加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考試機會,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在所學課程有效時間內選擇考試時間并申請學位。
共享浙大資源:在職學習期間可享名校講座、名家論壇、領域精英沙龍等校園學術文化活動,更可共享浙大資源平臺,浙江大學校友會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校友資源,與各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浙大校友溝通交流。
【課程對象】
政府部門公務人員、公檢法司、律師、銀行、證券公司等。
有志于提升自身法學理論素質和實務能力的人士;
有志于提高自身競爭力,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的人士。
【課程設置】
法學前沿、碩士生英語、法學方法論、經濟法專題、商法專題、行政法專題、民法專題、刑法專題、訴訟法專題、知識產權法研究、金融法研究、國際經濟法、勞動法學、環境法研究、財稅法、企業法等。
【上課時間】
1年半,雙休日上課。共26個學分,每個學分16課時。
2013正在招生中,即將開課,請同學們抓緊時間報名!
【證書頒發】
1.學員按專業培養計劃完成課程學習,考核或考試合格,發給浙江大學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
2.具有學士學位的學員,入學后可報名參加全國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外語統一考試與法學綜合課考試,通過者憑浙江大學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須在課程有效期內),經浙江大學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審查,進入碩士論文階段,碩士論文答辯通過,授予浙江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課程費用】
學費:25000元/人(含教材費、資料講義費、證書費等)
【匯款信息】
賬 戶 名:浙江大學
開 戶 行:中行杭州浙大支行
賬 戶 號:376658360850
匯 款 用 途:“法學院 某某某 學費”
特別說明:請在開班前匯款,學校確認收到款項后在開課前統一開具浙江大學發票。
【報名細則】
1. 報名地點:浙江大學
2. 報名表經本人所在單位簽字蓋章后,附學歷證書復印件一份,申請碩士學位者并附學士學位證書復印件一份,1寸免冠照2張,2寸免冠照2張。
報名電話:010-51264100、13120419940 張老師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研究生包含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等類型,關于在職研究生是否有宿舍,答案是同等學力申碩多為網絡授課,不提供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雖為周末或集...
2025年在職研秋季班報名進入倒計時,多所名校截止時間集中在7月31日,如江西財經大學7月31日24:00截止,專業覆蓋廣且學費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7月31日1...
在職研究生就是非全日制嗎?在職研究生是無需脫產讀研的統稱,包含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等。非全日制研究生納入全國統考,競爭激烈。二者在學習流程上,非全日制需...
理學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需要看報考方式,有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碩士三種報考方式。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研修班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報名,申碩需本科有學位...
在職研究生輔導班紅黑榜:紅榜機構中,新東方在線價格低,適合跨專業考生;文都考研課程適合短期沖刺及職場人,有獨創工具和保過協議;中公考研針對管理類聯考開發資料,適...
在職研究生報考分為多種情況。非全日制碩士需參加統考,本科可報,專科和本科無學位者以同等學力申碩身份可報(具體看院校要求);同等學力申碩本科、專科可報,申碩需獲得...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