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2月15日起,2019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之一)統考成績陸續公布了,查到成績后當然最想知道的就是自己是否能夠過線,是否可以參加復試或調劑。
英語:今年英一偏難,整體分數偏低,但由于報考人數等因素的存在,個別專業的英語分數線可能會有所下降,但絕不會大幅下降!
專業課分數:而小科(英語政治)與大科(數學,專業課)比例一般是1:1.5。
(備注:大科滿分是300則是1:3)
這幾年各科的國家線分數相對穩定
按照總分小編為大家分析一下,你下一步該做什么?
-10分以上,幾乎沒有過線的希望,可以考慮二戰或選擇其他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
-5~-10,有過線的可能,實在不想二戰和找工作的可以關注下調劑信息或選擇其他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
-5~0分有希望過線,如果不想二戰可以關注下調劑信息或選擇其他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
0~5分一般是可以過線的,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做好兩手準備(調劑)。
5~10,基本都能過線,
大于10分100%過線,那么,小編恭喜你,功夫不負有心人。
如果處于-5~-10分區間的考生,這階段有兩個選擇:
一、準備調劑:
調劑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分數線必須超過該區國家線,另一個是調劑的目標院校你所報考的專業沒有招滿,還有名額,必須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才可以申請調劑。
調劑通道開通是在國家線公布之后,所以就算查到自己的分數,也不能馬上申請調劑,需要等到調劑通道開通后才可申請。
調劑流程圖如下:
若不想參與調劑,還可以選擇其他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也可在2019年入校學習,獲得國家承認證書。
二、選擇其他在職研究生報考方式
在職研究生并不只有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種,還有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都是國家承認的報考,且可獲得國家承認證書。
同等學力申碩優勢:
1、免試入學:
本科有學位應屆、往屆均可,沒有入學考試,準備報名材料學校審核真實度即可繳費入校學習。
2、無復試:
對比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同等學力申碩沒有復試、加試環節,難度低。
3、申碩統考采用合格制度:
若想要國家承認證書,在學分修滿后參加全國申碩統考,考試成績采用60分合格制度,達到這個分數即可通過。
4、僅2科考試科目:
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有4科考試科目,而同等學力申碩只有2科,考試科目少,復習壓力小。
5、有補考機會:
多數院校會有3次左右補考機會,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沒有補考機會,沒過線未錄取無法補考。
6、同樣獲得國家承認證書:
同等學力申碩,畢業后同樣可以獲得國家承認的碩士學位證書,在“學位網”(官網)可查證。
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優勢:
1、無統考、復試:
與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大區別是不需要參加全國統考,而且沒有復試環節,從這兩點來說難度就比非全日制研究生低。
2、入學考試相對容易:
選擇這種方式也需要參加入學考試,但僅需參加學校的面試,以現場面試或視頻面試為主。主要考專業知識和臨場發揮(部分專業要求工作經驗會參考工作實際案例命題)。
3、快速獲證:
非全日制研究生學制一般是3年,同等學力申碩學制一般是2年,而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學制一般是1.5年。
3、畢業頒發與留學生相同的碩士證書。
達到錄取標準考生入校學習,畢業后頒發國外碩士學位,該證書與留學生碩士學位相同,可認證效力等同于雙證。
已經查到成績了接下來該怎么走,也有了自己的目標,如果統考成績不太理想可以選擇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想了解2019年在職研究生院校、專業,可聯系在線老師咨詢。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研究生報名入口主要為研招網,2025年報名分預報名和正式報名階段。預報名一般在9月下旬,正式報名在10月中下旬,需在規定時間登錄研招網完成信息填報。報名時要...
適合在職人士考研的專業排名:臨床醫學是基層醫療晉升剛需;經濟法學契合數字經濟法律需求;公共管理利于體制內晉升;軟件工程是數字化轉型關鍵;應用心理學滿足社會心理服...
廣西在職研究生有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兩種報考方式。廣西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大專及以上可報,醫學類部分專業有特殊要求,申碩需學士學位滿3年...
北京在職研究生報名入口詳解,全面匯總不同報考方式的官方入口信息。涵蓋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等多種途徑,詳細解析每種方式的報名步驟、操作流程及...
在職研究生就業率高的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跨行業就業強;人工智能“AI+行業”復合型人才受青睞;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技術壁壘高、政策紅利足;MBA是晉升管理層跳...
在職研究生深造關鍵信息匯總涵蓋三大核心內容:教師在職研究生的三類報考條件(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各有學歷、年限及入學方式要求)、高校延長在...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