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如今,很多從事心理學領域的在職人員為了獲取較好的工作機會與待遇,于是選擇攻讀在職研究生來提高自身專業知識與技能。那么心理學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報名條件有哪些,下文為大家詳細解答,僅供參考。
一、報考院校介紹
院校名稱 | 學制(年) | 學費(萬元) | 招生類型 |
北京師范大學 | 2 | 19.8-24.8 | 非全日制 |
清華大學 | 2-3 | 9.8 | 非全日制 |
北京大學 | 3 | 16.8 | 非全日制 |
浙江大學 | 3 | 16.8 | 非全日制 |
華東師范大學 | 3 | 19.8 | 非全日制 |
寧波大學 | 3 | 2.4 | 非全日制 |
南京大學 | 3 | 3.5 | 非全日制 |
西南大學 | 3 | 8.9 | 非全日制 |
上述表格介紹了心理學非全日制研究生類型的部分招生院校,建議想報考的學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例如:
1、報考者可從院校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聲譽、學習氛圍等因素來進行選擇,因為選擇條件較好的院校有利于今后的學習。
2、建議學員選擇離自己比較近的院校,因為選擇比較遠的院校來回奔波,會減少學習與時間上的成本。
3、心理學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這些院校學費不一樣,學員在報名前需結合自身實際經濟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
二、報名條件介紹
選擇非全日制研究生類型報考這些院校心理學專業的學員,需符合以下條件:
1、品行良好,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并且能堅持在職學習者;
2、擁有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畢業生;
3、具備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專畢業生,需滿2年及以上畢業時間;
4、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注:具體條件根據學員所選院校當年的實際規定為準。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心理學有哪些學校可以報考,報名條件有哪些有了一定的了解,歡迎各位學員積極參與報名學習。如若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可以免費咨詢本站在線老師,獲取全面細致的解答。
同等學力在職研究生招生院校
心理學在職研究生的同等學力,招生院校有南昌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等。這些院校在入學期間不設招生考試,畢業時通過申碩可獲碩士學位證。適合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又想獲取碩士學位的人士報讀。
專業碩士在職研究生招生院校
心理學在職研究生的專業碩士,招生院校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大學等。學員報讀這些院校,畢業后可獲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雙證能夠提升自身學歷和學位。對于想全面提升文憑的學員而言,可選擇這類在職研的招生院校。
高級研修招生院校
心理學的高級研修,招生院校主要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選擇高級研修的學員,通常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學員可以結識優質人脈。對于想拓展自身人脈的人士而言,可以選擇該專業的高級研修招生院校。
學費:16000.00元
學制:2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方向在職研修班招生簡章
學費:98000.00元
學制:2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美國新伊比利亞內爾學院心理學博士招生簡章
學費:58000.00元
學制:1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URJC)(CEDEU學院)心理學國際碩士招生簡章
學費:8000.00元
學制:3-5年
招生條件、學費學制等信息點擊>>>2024年安徽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總而言之,心理學在職研究生的招生院校數量比較多,學員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無論選擇哪所院校,都可以獲得豐厚收益。若想了解其它信息,可以咨詢網站的在線老師,老師會給大家專業的解答。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同等學力申碩網上報名申碩報名要求同等學力申碩是先學后考模式。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參加課程學習(全年可咨詢報名),修滿學分且本科
工學在職研究生學校一覽表,招生專業覆蓋傳統、新興及交叉工科,貼合行業需求。入學門檻低,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免試入學,部分對工作年限有要求。學制2-3年,學習方式靈活...
西藏在職研究生教育依托本地高校與區域特色,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基層工作者提供了靈活多樣的學習路徑。以下從學習方式、教
甘肅在職研究生考公務員優勢明顯,能拓寬報考范圍,避開競爭激烈的本科崗,降低報錄比;專業匹配度高,面試中結合工作經驗與專業知識更易脫穎而出;學習能力與時間管理能力...
南昌在職研究生的多樣報考路徑想在在南昌讀在職研,確實需要考慮:南昌在職研究生怎么考?這個問題。目前主要有非全日制、同等學力
湖北有多所大學開設在職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涵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等,此類方式入學免考、學費親民、申碩難度適中,適合在職人群提升學歷。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