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導語introduction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作為能源動力領域的核心學科,其在職研究生教育吸引了大量從事熱力發電、能源裝備、制冷空調等行業的在職人士!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在職研究生考試科目有哪些?”是考生備考前的核心疑問。事實上,該專業在職研究生的考試科目因招生方式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本文將分途徑詳細解析,助你明確復習方向。
同等學力申碩是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在職研究生“先學后考”的模式,考試分為課程結業考與申碩統考兩階段,科目設置相對簡單,適合基礎薄弱或時間緊張的考生。
入學后需修完《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等核心課程,每門課程結束后進行結業考試,科目與課程一一對應:
典型科目及內容:
工程熱力學:熱力學第一定律與第二定律的應用、氣體與蒸汽的熱力過程;
傳熱學:導熱、對流、輻射三種傳熱方式的計算、傳熱過程強化與削弱;
動力機械基礎:汽輪機、內燃機的工作原理與性能分析。
考試形式:多為閉卷筆試,題型含選擇題(30%)、簡答題(40%)、計算題(30%),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對基礎概念與公式的掌握。
修滿學分后,符合申碩條件(本科有學位且滿3年)者需參加5月全國統考,科目固定為:
外國語(多為英語)
難度:約大學英語四級水平,低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英語二;
題型:閱讀理解、詞匯語法、翻譯、寫作。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綜合
考試范圍:涵蓋工程熱力學(30%)、傳熱學(30%)、流體力學(20%)、動力機械(20%)四大模塊;
高頻考點:
工程熱力學:卡諾循環、朗肯循環的效率計算;
傳熱學:臨界熱流密度、換熱器熱力計算;
流體力學:伯努利方程在管道流動中的應用。
題型示例:
計算題:“已知某蒸汽動力循環的參數,計算循環熱效率與汽耗率”;
論述題:“分析強化管內對流換熱的技術手段及適用場景”。
通過標準:兩門均需達到60分,成績保留5年,可分次報考,降低單次備考壓力。
非全日制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在職研究生采用“先考后讀”模式,需通過全國統考與院校復試,科目覆蓋公共課與專業課,難度較高,適合基礎較好、能投入時間備考的考生。
考試科目為“101思想政治理論+204英語二+302數學二+801工程熱力學或802傳熱學”(專業課代碼因院校而異):
數學二
考試內容:高等數學(78%)中的導數與微分方程、定積分應用;線性代數(22%)中的矩陣運算與線性方程組,需熟練應用于熱力過程計算。
專業課(以801工程熱力學為例)
參考書目:多為《工程熱力學》(沈維道版)或《工程熱力學》(曾丹苓版);
重點內容:熱力學定律的工程應用、工質的熱力性質、氣體與蒸汽的流動、動力循環與制冷循環。
題型:以綜合計算題(60%)為主,如“設計一個小型燃氣輪機循環,計算其性能參數并分析影響因素”,要求理論與工程實際結合。
初試通過后需參加復試,科目包括:
專業課筆試:考《動力機械設計》或《新能源技術》,內容涵蓋汽輪機/內燃機設計、光伏光熱發電技術等前沿領域;
面試:考查工程實踐經驗、行業認知,部分院校設英語問答。
若你想獲取某院校的非全日制專業課大綱,不妨聯系我們,提供院校信息后可為你精準整理。
了解考試科目后,如果你對“工程熱力學”重點章節的復習方法有疑問,也可隨時咨詢,分享專題復習計劃與資料。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在職研究生考試科目有哪些?考試科目設置各有側重,需結合自身基礎選擇報考途徑。常見的招生院校有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其專業課大綱略有差異。若你對科目選擇、備考資料、院校分數線有疑問,可通過在線咨詢或服務熱線聯系我們,結合你的職業目標提供定制化建議。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介紹生物學在職研究生報考院校情況,涵蓋同等學力申碩優勢、專業推薦(含學校、專業、學費、招生簡章等)及報考建議,幫讀者選合適院校。
中藥學在職研究生多為同等學力申碩形式,一般2年可畢業,部分院校3年。同等學力申碩有免試入學、靈活授課等優勢,不同院校學費、學制有差異,可參考推薦專業及建議報考。
吉林在職研究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申碩兩種類型,部分院校支持遠程上課。吉林大學作為985院校在列,還有吉林農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各院校熱招專業涵蓋多領...
安徽在職研究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需參加統考)和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兩種類型。非全日制難度與全日制接近,同等學力申碩相對好考,不同院校、專業報考難度有差異,可...
遼寧地區有錦州醫科大學、渤海大學等同等學力申碩院校,多數院校采用網絡班上課方式,方便在職人員隨時隨地學習,各院校熱招專業不同,學費也有所差異。
一、前期規劃:選校與專業匹配國際關系在職研究生報考流程靈活性體現在“寬進”的入學門檻,但前期的院校與專業篩選直接影響后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