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四大高僧是指托跡禪門的石濤、八大山人、石溪和弘仁。他們有的是明朝皇室,有的是前朝遺民,因此,不與清朝統治者合作,在畫風上一反正統,主張抒發個性,強調筆墨逸情為創作的主導思想。
大滌子,即石濤(1630一1724年),本姓朱,名若極,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相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他是明靖江王贊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終年55歲。公元1645年(順治二年),他十六歲,在國破家亡的命運促使下,遂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發為僧,改名石濤。
1647年(順治四年〕,石濤為了避兵禍,由湘山寺轉赴梧州冰井寺;1650年(順治七年),又由梧州轉赴廬山開賢寺。他在廬山前后住了六年,1656年(順治十三年),由廬山轉赴安徽黃山,在這里住了23年。這期間他又先后到揚州、杭州、宣城、貴池、徑縣等處游歷,并在徑縣雙幢寺住過三年。這段時間是石濤繪畫藝術成就關鍵時期。他的繪畫多以黃山勝景為題村。五山白岳既雄又秀麗,是他創作的源泉。1680年(康熙十九年),石濤由黃山轉赴南京,以后又去過揚州、長安、北京等地。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由北京回揚州,直到1724年(雍正二年)去世。因他一遍游名山大川,飽餐“五老”“三疊”之勝,領悟到大自然中的生動神態,故其藝術修養日益精深。他的山水畫的成就,正是因為“欲奪其造化,則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飽游夭看,歷歷羅列于胸中”的結果。(宋郭熙《林泉高致》)。他以熾熱的感情,好山,看山,勤于貌寫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胸藏丘壑,故而能把握大自然的神韻和規律,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他在《畫語錄·山川章》中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于大滌也。”他的理解和感受是很深刻的。石濤從十四歲開始畫畫,到28歲時,就敢于向當時的畫院進行尖銳的批評了。他在游西湖時所作山水冊子后跋云:“畫有‘南北宗’,書有‘二王法’,張融有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今問‘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棒腹曰,我自用我法。”
石濤否定清規戒律,強調個性發展,在當時見解是很新鮮的,石濤作畫,最擅長長卷和冊頁,他的《山水清音圖》,畫面上描繪峭壁大嶺,飛泉激湍,新松夭矯,叢枝滴翠;水閣涼亭間,主客晤對長夜,靜觀萬象,不覺輕風拂露,微曦既開。畫面上,山草向左偃伏,松枝逆勢右出,竹條左右搖曳,似乎吹來了淡淡輕風,伴隨著淙淙流水,交響之音,仿佛溢向畫外,流入觀者的心田,作為遁世之歌,另外也蓄含著寬容的積極的審美境界。石濤在“揚州八怪”中亦善畫竹,如《蘭竹圖》,即稱杰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企業管理在職研究生好找工作嗎?是否好找工作,取決于多種因素。數字化使管理能力迭代,行業需求分化,核心能力升級。其就業有政策與市場認可等優勢,院校、經驗與學歷匹配...
北京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中,非全日制研究生與高級研修班的報考要求存在關鍵差異。非全日制通常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和一定工作經驗,需通過全國統考入學;高級研修班則側重行...
2026年在職研究生考試時間分三類,非全日制為12月倒數第二個周末;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現可報名,申碩考試在5月中旬;中外合作辦學入學無考,托福/雅思考試時間靈活...
福建在職研究生熱門專業涵蓋金融學、體育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軟件工程、電氣工程、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多所重點院校開設,非全日制、同等...
教師讀在職研很有意義。面對小學縮編、編制向初高中轉移的職業變化,在職研能提升專業能力、拓寬職業路徑、增加晉升優勢,還能幫教師以更從容的心態應對不確定性,是對抗職...
近期,多所醫學院校在醫學在職研究生報名材料清單中新增單位推薦信要求,旨在強化對申請人職業背景和綜合能力的評估。單位推薦信需由考生所在單位正式出具,詳細說明其工作...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