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在教育、人事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我國公共管理碩士( MPA )專業學位教育自 2001 年啟動,連續 5 年招生,始終收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首屆 MPA 學員將于 2004 年初陸續畢業, MPA 教育已接近完成一個周期。 2003 年 9 月,國務院學位辦在原有 24 所 MPA 試點院校的基礎上,又新批 23 所部屬和地方院校,使試點院校增加到 47 所,共覆蓋 24 個省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如何推動 MPA 專業學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特別是建立和完善與之配套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MPA 專業學位是國際通行的學位,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如美英等國, MPA 與 MBA (工商管理碩士)、 JM (法律碩士)成為文科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我國 MPA 專業學位是繼 1990 年我國開展 MBA 專業學位教育、 1995 年開展 JM 專業學位教育后,經教育、人事主管部門及有關專家認真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于 1999 年 5 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討論通過設立的。在我國, MPA 專業學位教育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是人們的普遍共識:
一. MPA 專業學位是適應我國現代公共管理的需要,即黨的十五大提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制,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公共事務和行政管理干部隊伍而設置的,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強勁的生命力。
二. MPA 專業學位自 1924 年在美國創立以來,歷經 80 年的發展,被證明是最適合政府公務員攻讀,也最適合培養政府公務員及公共管理人才的專業學位,目前 MPA 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而當代公共管理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顯,其研究范圍不斷擴展,科技含量顯著增高,職能不斷分化,使各國政府更加重視 MPA 專業學位教育和專業人才的培養。
三.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干部的學習和培訓,而廣大公務員和公共管理人員也有強烈的學習愿望。按照有關部門提供的數字,我國有近 800 萬公務員,近 2000 萬公共管理人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渴望進一步深造,這是 MPA 專業學位教育廣泛、堅實的社會基礎,也是 MPA 專業學位教育必然發展的依據。
四.各級政府、人事部門和高等院校都普遍高度重視 MPA 教育。從 MPA 專業學位的論證,到 MPA 教育實施過程中推薦學員和面試、授課、專題講座、論文開題及答辯等,政府及政府官員都積極參與,其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是學校教育和其它專業學位教育所不曾有過的。而首批 24 所 MPA 試點高校也傾全力努力辦好 MPA 教育,在學科重組、師資培訓、硬件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家增設第二批 MPA 試點院校的過程中,全國竟有 101 所大學申報,數字居其它專業學位申報院校之首。可見,高校舉辦 MPA 教育的積極性是空前的。
綜上所述,我國 MPA 專業學位教育無論從客觀還是主觀方面來看,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也應該看到,剛剛起步不久的 MPA 專業學位教育在前進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急待認真研究、妥善解決的問題,無視或者回避這些問題,就會阻礙 MPA 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這些問題主要是:
一.從 MPA 報考人數上看,三年連續呈下滑趨勢: 2001 年全國報考 11846 人, 2002 年全國報考 9530 人, 2003 年全國報考 6732 人,每年遞減 2000 多人。
二.從深層原因上分析, MPA 專業學位屬在職學習,只有學位,沒有學歷。而當前組織人事部門對干部的待遇及填寫的表格則偏重學歷,甚至沒有填寫學位的欄目。有的地方組織部門因此取消了與當地高校合作培養 MPA 的計劃,在校學習的 MPA 學員普遍擔心的也是 MPA 專業學位的社會價值,特別是在組織、人事部門的認可程度。
三. MPA 專業學位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如學習的時間、費用等。 MPA 專業學位以在職學習為主,但完全占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學習,是學員特別是政府公務員難以承受的。 MPA 的學費普遍在 3 萬- 3.5 萬之間,加上學習期間的差旅、食宿等費用, 2 - 3 年的學習一般需花費 5 萬元,這對政府公務員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讀的 MPA 學員們反映,政府公務員到黨校、行政學院學習,都有時間保證;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都有經費支持。為什么 MPA 做為國家學位,完全成了一種個人行為,在學習的時間和費用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甚至反而放任自流了呢?
四. MPA 專業學位與職業銜接問題。專業學位的重要特點,是與職業、工作崗位緊密銜接。建筑、工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等專業學位成功發展的重要原因,即在于該學位是獲得職業資格和上崗證書的重要條件。而 MPA 專業學位目前除了在教學方面體現出職業特點和崗位要求以外,與職業接軌的政策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原來僅有的由各省、市、自治區人事廳推薦公務員考生,并予以優先錄取的做法,也在 2003 年的招生工作中取消了。
總而言之, MPA 專業學位是培養政府公務員和公共管理專門人才的,這個專業學位既有所有專業學位都具有的共性,即專業學位的一般特點;又有自己的個性,即它不同于其他專業學位的特殊性, MPA 教育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與職業接軌的政策配套措施,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MBA (工商管理碩士)是靠進入市場實現自身價值的, MPA (公共管理碩士)必須進入政府和公共管理領域,首先取得政府的認可,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如前所述,如果沒有政府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 MPA 專業學位自身也是難以成立的。
為了及時解決 MPA 開辦初期出現的問題,以保證 MPA 教育長期、穩定、系統地發展下去,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盡快解決學位與學歷問題。 MPA 只有學位,沒有學歷,學歷問題成為困擾 MPA 專業學位發展的瓶頸。而眾所周知的是,計劃經濟重學歷,市場經濟重學位,國際上和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公認學位,學位體現學習者的水平與能力,而不知道還有什么學歷問題。所以,我們組織人事工作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明確認同 MPA 專業學位,而不再拘泥于學歷。或者,鑒于 MPA 學員在學校經歷了必要的學習時間與過程,由培養院校同時頒發學歷證書。
二.學習與使用相結合,構建 MPA 專業學位與職業相銜接的政策機制。如 MPA 專業學位列入公務員錄用、考核、晉升、培訓的內容和條件;獲得 MPA 專業學位的非政府公務員可以不再通過統一的公務員任職資格考試,而由用人單位直接考核即錄用為政府公務員。也就是說, MPA 專業學位與國家公務員考試打通,建立由 MPA 進入政府的“直通車”。因為 MPA 專業學位的獲得,顯然比國家公務員考試難度大很多。
三.學習時間與費用。政府公務員參加 MPA 專業學位的學習,應納入干部培訓的管理機制,如同上黨校學習一樣,給予一定的學習時間保證,而不僅僅是利用業余和節假日時間。例如,每年給 4 - 6 周時間,再加上干部的兩周年休假,比較適宜。同時,做為對在職干部的培養,給予一定的學習費用和支持,比如,獲得學位后由單位報銷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學費,這就可以在公務員工資水平不高的現實情況下,減輕公務員個人的經濟負擔。
四.報考條件適當放寬。這對當前西部和地方院校培養基層廣大政府公務員及公共管理人員,尤為重要。例如,大學本科畢業,由 4 年工作經歷降低到 2 或 3 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即可報考(其它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只要求 2 年工作經歷)。也可以考慮大專畢業者,有 6 年以上工作經歷的,按照同等學歷可以報考。這不僅更加適應社會需要,而且只要規范入學考試,也不會給 MPA 專業學位教育的質量帶來不利影響。
MPA 專業學位教育應當在探索中前進,而及時解決探索中出現的重要問題是在探索中前進的必要條件。我們希望政府主管部門重視上述問題,盡快研究、解決上述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課程班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研究生報考分非全日制、同等學力申碩、中外合作辦學、國際碩士四種,不同類型對應“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及流程”不同規則。非全日制需學歷和工作經驗,流程含統考報名等...
職研究生考試科目一覽表,考試科目因報考方式及專業而異。同等學力申碩入學無考試,申碩統考通常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2門,如經濟學類統考科目含西方經濟學等。非全日制研究...
在職研究生包含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等類型,關于在職研究生是否有宿舍,答案是同等學力申碩多為網絡授課,不提供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雖為周末或集...
2025年在職研秋季班報名進入倒計時,多所名校截止時間集中在7月31日,如江西財經大學7月31日24:00截止,專業覆蓋廣且學費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7月31日1...
在職研究生就是非全日制嗎?在職研究生是無需脫產讀研的統稱,包含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等。非全日制研究生納入全國統考,競爭激烈。二者在學習流程上,非全日制需...
理學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需要看報考方式,有同等學力申碩、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碩士三種報考方式。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研修班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報名,申碩需本科有學位...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