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一、柴科夫斯基
簡介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 年 5 月 7 日-1893 年 11 月 6 日)是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后來者。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于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后在法院工作。22 歲時柴科夫斯基辭職,進入圣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后,在尼可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性格內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與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他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并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一直試圖壓制,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梅克夫人通信。后來梅克夫人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后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產而終止時,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后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于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在音樂創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對于瓦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瓦格納過于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科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
代表作品一覽
交響曲
《g 小調第一交響曲》(1866 年)
《c 小調第二交響曲》(1872 年)
《D 大調第三交響曲》(1875 年)
《f 小調第四交響曲》(1878 年)
《e 小調第五交響曲》(1888 年)
《b 小調第六交響曲》(1893 年)--這部交響曲又稱為《悲愴》,音樂具有憂郁的抒情性,可以說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響曲,完成于他逝世前兩個月,并完整的體現了柴科夫斯基的美學觀。
《曼弗雷德交響曲》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 年)
《第三鋼琴協奏曲》
創作特點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處于沙皇專制制度腐朽沒落的時期。他熱愛祖國,關心俄國人民的命運,但他又看不到俄國社會的出路。他從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國政治的黑暗與腐敗,但他的政治態度卻又是保守的王朝擁護者。這種無法克服的矛盾不斷促使柴科夫斯基對祖國的前途、社會的出路、人生的意義進行深刻的思考,并把這種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創作中去。這可以說是柴科夫斯基創作上的基本思想傾向。柴科夫斯基雖不直接選取現實的政治生活、社會沖突等作為自己創作的題材,但卻通過自己對于時代悲劇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對光明理想的追求、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柴科夫斯基是在 60 年代中期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高漲時期走上創作道路的,60 年代的進步社會思潮給柴科夫斯基以積極的影響。盡管他在政治觀點上是比較保守的,但他一生在思想上和美學觀點上保持了 60 年代的進步傳統。從創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創作比較傾向于表現對光明歡樂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則更傾向于表現深到的悲劇性。他在 70年代末所寫的《第四交響曲》和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則屬于他在前后兩個時期交界時的作品。
就體裁而論,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圍廣泛的作曲大師。他在交響曲、歌劇、舞劇、協奏曲、音樂會序曲、室內樂以及聲樂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交響曲在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占突出地位。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寫過 6 部交響曲和 1 部標題交響曲。他的第 1、第 2、第 3、交響曲寫于 70 年代中期以前,均屬于前期創作。這 3 部交響曲體現了柴科夫斯基與 М.И.格林卡以來俄羅斯交響音樂傳統的聯系。這 3 部交響曲都屬于生活風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題上往往采用民歌素材。柴科夫斯基的后 3 部交響曲以及《曼弗雷德》交響曲。屬于后期創作,風格上轉向深刻的心理刻劃,它們的主題思想都屬于表現主人公對幸福的渴望和阻撓幸福的"厄運"之間的矛盾沖突。f 小調《第四交響曲》寫于 1877~1878 年,作者把此曲獻給梅克夫人,但在總譜手稿上只寫"獻給我的摯友"。柴科夫斯基賦予這部交響曲的序奏主題以極重要的意義,讓它貫穿整個交響曲的 4 個樂章,稱它為整個作品的核心,是"厄運"的象征。雖然在第 1 樂章中個人和厄運間發生了悲劇性的激烈沖突,但在末樂章中則體現了力圖擺脫苦悶,走向人民,從人民的歡樂中獲得對生活的信心的樂觀結局。e 小調《第五交響曲》寫于 1888 年。在這部交響曲中也有一個代表"厄運"形象的序奏主題貫穿全曲,并且全曲的最后也是在凱旋式的尾聲中結束。b 小調《第六交響曲》寫于 1893 年,此曲完成后,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杰斯特的建議,題名為《悲愴》。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劇
性交響曲創作的高峰。全曲在經過激烈的戲劇性沖突和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后,達到的是悲劇結局。末樂章一反交響曲的傳統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氣氛的慢板代替了熱烈的終曲。標題交響曲《曼弗雷德》寫于 1885 年,這是根據 G.G.拜倫的同名詩劇而寫的交響曲,抑郁寡歡的主人公的最后命運是充滿悲劇性的。
歌劇是柴科夫斯基創作中另一重要領域。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寫過 11 部歌劇,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和《黑桃皇后》。這兩部歌劇的腳本都是根據 A.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編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寫于 1877~1878 年。歌劇表現了塔吉雅娜、奧涅金、連斯基等幾個貴族青年由于厭倦了本階級的生活方式,在朦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經歷的悲劇,表現了歷史的趨向。音樂以悠長、抒情的旋律,細致表現人物心理為特征。《黑桃皇后》寫于 1890 年,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殘酷的現實所粉碎的悲劇。音樂在刻劃人物性格、表達戲劇沖突上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教育學在職研究生考試考什么科目?主要通過同等學力和專業碩士招生。同等學力申碩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外國語有口語交際等題型,學科綜合含主客觀題。專業碩士先參加全國聯...
南京在職研究生報考類型在職人士報考南京在職研究生,主要有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兩種途徑。不同類型在報考要求、費用模
軟件工程在職研究生考什么科目?同等學力申碩入學無考試,課程學習通過校內考核,申碩統考考外國語和學科綜合。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學要參加全國統考(含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二...
上海在職研究生院校排名:華東師范大學為985名校,學費低至2.4萬,教育技術學等專業適合教育從業者。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是財經特色院校,學費3.5萬,專業對接自貿區...
國際關系在職研究生報考類型國際關系在職研究生主要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方式報考,這種模式入學相對靈活,適配在職人員邊工作邊學習
杭州在職研究生報考類型區分杭州在職研究生主要有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同等學力碩士、中外合作辦學碩士三種類型,不同類型報考流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