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成人高考網
首頁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專升本 >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 > 成考專升本政治模擬題

2009年成人高考必看“毛概”論述題匯總(二)

2009-03-02 10:06:52 來源:

 【育路網閱讀提示您】育路編輯特整理了成人高考必看“毛概”論述題,請各位考生認真去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您考試成功。

  1、試述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不能成功,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因為:

  (1)帝國主義不容許。

  ①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不是要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為了掠奪中國從而發展本國資本主義。對它們來說,一個政治上、經濟上不獨立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國,乃是極其廣大的傾銷商品的市場,理想的資本輸出的對象,廉價原料、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地。

  ②它們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國的殖民主義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國成為其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中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派無論怎樣虔誠地向西方國家學習,怎樣熱烈地向它們表示友誼,還是不能得到它們的同情和支持。

  ③事實上,袁世凱就是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

  (2)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是根本的原因。

  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自產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國資本的壓迫、官僚買辦資本的排擠、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封建官僚政府的壓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地主農業經濟和個體農業經濟占著明顯的優勢,資本主義經濟只占很小部分;

  ②在民族資本中,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比重較大,缺乏重工業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得不依賴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

  ③相當多的民族資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資本由地租轉化而來,有的繼續從事封建剝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關系相當密切。(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是帶兩重性的階級。

  一方面,他們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軟弱性,由于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并未完全斷絕經濟上的聯系。

  所以,他們又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能提出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脫離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內部渙散而無法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沒有建立革命的武裝力量等等。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決定它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2、試述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民主革命由舊民主主義轉變為新民主主義,是中國近代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和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民主革命實現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歷史性飛躍具備了政治、經濟和思想條件。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創造了經濟條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從誕生之日起,發展一直很慢,但在辛亥革命后,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比較迅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商品輸入量減少,出口量增加,中國外貿逆差額逐年下降;中國近代工業,其中主要是輕工業,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重工業也有所發展;資本集中趨勢日益明顯,擁有千萬元以上的大企業開始形成。

  (2)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奠定了政治基礎。

  ①中國無產階級是在中國社會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最先出現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的社會力量。19世紀中葉外國資本在中國沿海開辦企業,產生了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60年代起,在洋務派創辦的軍用和民用企業中,誕生了中國第二批產業工人;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隊伍已達200萬人。

  ②中國工人階級比資產階級資格更老,反帝反封建更堅決。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群眾覺悟的提高,工人階級的斗爭也日益發展。一是罷工次數增加,規模擴大。二是同盟性罷工日益增多,工人階級的組織能力有很大提高,開始成立“工團”組織。三是罷工斗爭由經濟斗爭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爭發展。

  (3)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提供了思想指導。

  ①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第2卷起改名為《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政治,反對封建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廢除文言文,給封建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破除了封建教條對人們思想的束縛,發揮了思想啟蒙運動的作用,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主自由觀念,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對中國最大最深刻的影響是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中國的問題。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

  ③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實現。

  3、試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和偉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和革命發展、思想演變的必然結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條件已經具備。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

  ①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宣傳新文化的報刊大量涌現;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紛紛建立;馬克思主義課程開始登上高等學校講壇;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陸續翻譯出版;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隊伍逐漸形成。

  ②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斗爭中實現的。馬克思主義者與反馬克思主義者開展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批判了基爾特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不斷擴大和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陣地,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2)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五四運動中,他們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了巨大威力,實現了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五四運動以后,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表明中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黨條件日趨成熟。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五四運動后,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群眾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從1920年起,他們開始著手建黨活動。在中國最早籌建無產階級政黨的是陳獨秀和李大釗。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黨小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為成立中國共產黨奠定了基礎。

  (4)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方面給予的實際幫助,從外部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①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人民從此在黨的領導下,推動日益興起的共產主義運動不斷向前發展;

  ②中國革命有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指導思想,就能夠制定出徹底的革命綱領和正確的方針政策,保證中國革命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直到勝利;

  ③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4、試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綱領。

  毛澤東在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同時,還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綱領,作為貫徹執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具體目標和要求。

  (1)政治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一綱領是新民主主義政治的集中體現。新民主主義政治的特點是:

  ①“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們在內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

  ②“政體”是指政權的構成形式,就是指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采取什么形式來組織政權機關。與新民主主義國體相適應的政體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

  ③新民主主義政治既與歐美式的三權分立有本質區別,又與蘇聯無產階級蘇維埃制度不同,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國家形式,其前途是社會主義。

  (2)經濟綱領: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具體說來:

  ①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農民問題,首要的是土地問題。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主要內容,而且也是解放社會生產力,實現工業現代化的一個必要步驟。

  ②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的又一項重要內容。官僚資本是國民黨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沒收官僚資本具有雙重性質,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與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從而為向社會主義過渡奠定了基礎。③保護民族工商業,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實際上是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3)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是指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這種文化既不同于封建文化,也不同于社會主義文化,它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這種文化反對帝國主義壓迫奴化思想,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

  ②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科學的,它強調的是科學的內容。這種文化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③新民主主義文化是大眾的,強調的是大眾的方向。這種文化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因而也是民主的文化。總之,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具體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5、試述中國民主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

  (1)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難以擔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本來應充當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他們為此也曾進行過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過于強大,由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終究不能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提不出科學的革命綱領,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重任。總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沒有能力充當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2)中國革命客觀上要求有新的領導階級。中國無產階級正是順應時代的需要,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這是由中國工人階級本身的特點和優點決定的。中國工人階級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它除了具有國際工人階級的一般優點,即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富于組織性和紀律性、沒有私人占有生產資料之外,還有特殊的優點:

  ①身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和剝削,因而最富于革命的堅定性和徹底性,中國沒有改良主義的經濟基礎。

  ②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大中城市,并相對集中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買辦資本的大型企業中,易于形成統一和強大的力量。

  ③與廣大農民具有天然的聯系,便于和農民結成天然的聯盟,比較容易得到占有全國人口80%以上的農民的支持。

  ④在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為中國社會最有覺悟的階級。總之,在中國社會各階級中,只有工人階級是最有覺悟、最有遠見、最有革命性的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不能由任何別的階級和任何別的政黨充當領導者,只能和必須由無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充當領導者。

  6、試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及黨在這一問題上的歷史教訓。

  (1)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不再是舊式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①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劃分了新舊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也不同于社會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②中國革命的前途問題就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問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革命的進程必須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

  ③只有認清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又認清兩者之間的聯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的革命。“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2)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上,黨內曾經流行過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陳獨秀的“二次革命論”,割裂兩個革命之間的銜接,只看到了兩者的區別,沒有認識兩者的聯系,要在中間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和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二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混淆兩個革命的界限,主張將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于一役”,搞所謂“無間斷”的革命,一舉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這兩種錯誤都違背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在實踐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7、試述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1)民族資產階級是帶有兩重性的階級。他們一方面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束縛,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矛盾,因而他們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軟弱性,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并未完全斷絕經濟上的聯系,所以沒有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勇氣。革命性和妥協性就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一身而二任的特性。

  (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原因是植根于社會、政治、經濟背景之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自產生起就受到多方阻礙,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展。①是外國姿本的壓迫。它們在中國傾銷商品和直接投資經營企業,致使中國的市場為它們的廉價的商品所占領。

  ②是官僚買辦資本的排擠。它們在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占據壟斷地位,其工業在資金、技術設備、原材料供應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優勢。

  ③是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農村生產力十分低下,農民購買力極其微弱,致使國內市場顯得非常狹小。

  ④是封建官僚政府的壓榨。它們所實行的苛捐雜稅等政策,使民族工商業獲利變得十分困難。所以,在國民經濟中,地主農業經濟和個體農業經濟占著明顯的優勢,資本主義經濟只占很小部分。

  ⑤在民族資本中,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比重較大,缺乏重工業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得不依賴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相當多的民族資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資本由地租轉化而來,有的繼續從事封建剝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關系相當密切。

  (3)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兩重性,決定了他們在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夠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以成為革命的一種力量;但在某一特定時期,又有跟在買辦大資產階級后面,作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險。因此,民族資產階級只能是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軍,對他們要采取極為慎重的政策。

  8、試述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

  中國半殖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

  (1)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已經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五四運動為分界線,舊民主主義已經讓位于新民主主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雖然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的任務都是對外推翻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和對內推翻封建地主的階級壓迫,但兩者之間有著原則區別。

  ①是革命領導權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工人階段只是追隨資產階級參加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則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別。

  ②是時代條件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革命范疇;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范疇。

  ③是革命的指導思想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為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④是革命目標與革命前途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要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則要在中國建立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然后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只有認清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

  9、試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及黨在這一問題上的歷史教訓。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一般來說,這一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中國民主革命已經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將由無產階級領導,其前途既不是資本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而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

  (2)以五四運動為分界線,舊民主主義已經讓位于新民主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雖然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但兩者之間有著原則區別。一是革命領導權不同;二是時代條件不同;三是革命的指導思想不同,因而,革命目標與革命前途也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要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則要在中國建立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然后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3)新民主主義革命也不同于社會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只有認清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又認清兩者的聯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兩種革命的關系是“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4)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上,黨內曾經流行過兩種錯誤傾向:一是陳獨秀的“二次革命論”,割裂兩個革命之間的銜接,只看到兩者的區別,沒有認識兩者的聯系,要在中間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和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二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混淆兩個革命的界限,主張將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于一役”,搞所謂“無間斷”的革命,一舉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犯了“左”傾機會主義錯誤。這兩種錯誤都違背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在實踐中造成了巨大損失。

  10、怎樣理解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

  毛澤東在1940年《新民主主義論》中就提出過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后又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把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明確概括為:“沒收封建階段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1)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這一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內容。

  ①農民問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問題。因為舊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大國,土地制度極不合理,不到農村人口10%的地主、富農掌握了70%~80%的土地,占農村人口總數90%以上的貧農、雇農、中農和其他勞動者只有20%~30%的土地。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剝削關系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是中國長期貧窮落后的根源。因此,消滅封建地主階級,實現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這就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

  ③土地制度的根本變革,消滅封建的生產關系,廣大農民獲得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翻身;這將解放農村生產力,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人民革命戰爭提供物質基礎;也使工農聯盟得以鞏固,推動農村人民政權的建設;并為農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發展農業合作經濟,創造必要的前提。(2)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

  ①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資本,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形成,抗戰時期達到頂峰,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它同外國壟斷資本、本國地主經濟相結合,成為買辦、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代表著反動的生產關系,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經濟基礎,不僅壓迫工人和農民,而且壓迫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嚴重地阻礙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官僚資本約占全國工業資本總額的2/3,占全國工礦、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的80%,并壟斷全國的金融業。

  ③沒收官僚資本具有雙重的革命性質:一方面反帝反封建、摧毀國民黨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另一方面解決大資產階級與官僚資本問題,又帶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④完成沒收官僚資本的革命任務,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沒收占壟斷地位的官僚資本,使新民主主義國家掌握了經濟命脈,使國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居于領導地位;其次,無產階級可以利用由官僚資本轉化而來的經濟力量,鞏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再次,為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及相應的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過渡奠定了基礎。

  (3)保護民族工商業。民族工商業是民族資本家經營的那部分企業。中國共產黨在對待民族工商業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上,曾出過偏差,走過彎路。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實行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主要原因如下:

  ①是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比較進步的生產關系。

  ②是由民族資本的特點決定的。民族資本占現代工業的10%,大多數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保護和發展它們,對支援革命戰爭、改善人民生活、發展國民經濟均有重要意義。

  ③是由民族資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表現決定的。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大部分時間內,一定程度上參加了民主革命,是團結與爭取的對象。

  ④是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的需要。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有利于團結全國的知識分子、愛國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因此,在新民主主義國家權力達到的地方,對于民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本必須給予保護。需要強調的是,即使在革命勝利以后的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還必須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發展。

分享到:

育路成人高考網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咨詢熱線
010-51297401

咨詢熱線
188-1088-6235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免费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一本之道久久免费 | 日韓無碼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