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理論與實務經濟貿易的發展資料(五)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2-08 16:00:22
有關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理論與實務經濟貿易發展資料輔導對考生的復習起到非常有效的幫助,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內容如下:
三、出口商品戰略
概念(識記):出口商品戰略是我國根據本國在一定時期內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的狀況和國際市場的供求狀況,對出口商品構成所做的戰略性安排。
我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制定了不同的出口商品戰略。
(一)、“六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81-1985年)
背景:我國剛剛改革開放,產業結構和生產技術落后;
內容:發揮我國資源豐富的優勢,增加礦產品和農副土特產品出口;發揮我國傳統技藝精湛的優勢,發展工藝品和傳統的輕紡產品出口;發揮我國勞動力眾多的優勢,發展進料加工;發揮我國現有工業基礎的作用,發展各種機電產品和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加工品的出口。
(二)、“七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86~1990年)
背景: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下降,制成品貿易增長加速,市場份額提高;
內容:我國出口商品構成要逐步實現由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向主要出口工業制成品的轉變,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轉變。
(三)、“八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91~1995年)
背景:從國際市場變化看,在各類商品中機電產品貿易增長最快,并成為貿易額最大的一類商品。國內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項目建成投產并開始創造效益;
內容:逐步實現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努力增加附加價值高的機電產品、輕紡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鼓勵那些在國際市場上有發展前景,競爭力強的拳頭產品出口。
(四)、“九五”計劃時期的出口商品戰略(1996~2000年)
背景:國際貿易中機電產品仍在迅速增長,尤其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增長更快,而我國出口商品結構雖然不斷優化,但仍以粗加工、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出口商品的總體競爭力較弱;
內容:以質取勝為核心,努力實現外貿出口增長由主要依靠數量和速度轉向依靠質量和效益。
育路教育網預祝參加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的考生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