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實務輔導:進口商品戰略復習資料(二)
來源:育路國際商務師考試網發布時間:2011-06-02 08:30:22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復習,參加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育路教育網特收集匯總了國際商務師考試進口商品戰略復習的輔導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順利通過國際商務師考試!
二、“十五”計劃進口商品戰略的主要內容
根據“十五”計劃期間我國進口商品結構的重點是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保證重要資源和加工貿易物資的進口;按照我國對國際社會承諾的市場開放進程和國內市場的需求,擴大消費品進口。(掌握)
1、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
(1)\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意義(重點)
引進先進技術與關鍵設備是加速科技進步的重要途徑,對國民經濟宏觀層次、產業中觀層次及企業微觀層次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a我國要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必須提高經濟的科技含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中,科技進步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以技術創新及其擴散為主要內容的技術進步,已成為當代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核心要素。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中科技含量低,要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早日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必須最大限度利用國際上成熟的技術,實現跳躍式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綜合國力。
b 我國要優化出口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必須依靠科技進步。
產業結構的優化有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首先,科技進步可促進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新興產業的崛起;第二,由于科學技術具有高效率和滲透性強等特點,因而可促進傳統產業的重振;第三,可加速某些陳舊產業的衰亡。
c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賴于其競爭力的提高,而技術水平的提升,則是提高競爭力的必要保障。
科學技術不僅在創造新產品中居關鍵地位,而且對改良原有產品使之更新換代具有重要作用。
從企業競爭的角度來講,誰能推出滿足用戶要求的新產品,誰就能立足于市場,并獲得發展。產品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的進步。
可見,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優化出口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提高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都需要依靠科技進步。但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水平還大大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水平。因此,我國應在依靠自身科技進步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加快我國的科技進步,以此來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出口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優化。
(2)、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重點
a確保電子信息等先導產業發展所需技術設備的引進。電子、信息、航天、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工業等等,是在高新科技領域中跟蹤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對我國經濟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的先導產業。
信息產業的發展,被稱為第四次產業革命,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它不僅代表了當今高科技產業和產品發展的最新動態,而且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也發揮這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十五”計劃中我國提出要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努力實現我國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我國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因此需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設備。
b 確保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所需技術設備的引進
能源是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又是薄弱環節、我國不僅能源增長率偏低,而且利用率也低。能源工業引進技術設備的重點一是擴大能源的開發與生產;二是推廣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以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將能源對環境的有害影響減至最低。
交通運輸既是國民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又是薄弱環節。我國交通運輸雖已有了很大發展,但與快速增長的經濟提出的需求相比,仍然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況。 積極引進技術和設備,建設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
c 確保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所需技術設備的引進
我國許多傳統產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嚴重制約著我國四個現代化的進程。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技術落后狀況,必須要加強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十五”計劃提出,要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它的技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他產業的生產技術和產品技術性能的高低。我國應通過進口貿易,積極引進精密高效的機床、儀器、儀表等先進技術設備,改造裝備制造業,提高設計和制造水平,推進機電一體化,為各行業提供先進的成套的技術裝備。
d 確保我國農業現代化所需技術設備的引進
“十五”計劃建議指出,加強農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農業結構的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不斷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根據這一要求我國也要引進與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結構優化有關的技術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