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際商務師備考輔導:貿易自由化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2-10-18 15:41:06
一、貿易自由化
支持戰后貿易自由化的觀點很多,可以《爭取較好未來的貿易政策》報告為代表。
1983年11月,關貿總協定干事鄧克爾邀請了7名著名專家、學者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對世界現行的貿易制度進行深入研究,寫出了這份報告。報告從正反兩方面審查了自由貿易政策和貿易保護主義。指出保護主義只顧眼前利益,其代價是長期的、昂貴的,而“開放性的國際貿易是經濟持續延長的關鍵”。其理由是,貿易將許多國家的個別優勢變為所有國家的最高生產率、貿易是作為傳遞新技術和其他形式革新的媒介、開放和擴大貿易能緩和國家間的摩擦及有助于其他領域的國際合作、貿易可以幫助世界經濟進行變革。
二、支持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觀點
(一)國內市場扭曲。由于國內市場存在外部經濟、工資差額、生產要素的非移動性等“扭曲”,價格機制未能充分發生作用,資源沒達到最佳利用狀態,那么,以人為的“扭曲”如采取關稅等保護貿易措施抵消原來“扭曲”帶來的不良影響,反而比實行自由貿易更為適宜。
(二)改善貿易條件。課征關稅或實行數量限制時,可能促使出口國家價格下降,從而改善進口國貿易條件。這種情況在下列條件下尤其顯著:進口國進口總額占該商品世界進口總額比重較大,大國進口具有影響世界市場價格的能力,因此更能促使出口國降價;該商品的輸出供給彈性很小,出口商品的數量不以市場價格的變化做出較大變動。
(三)維持高水平工資。自由進口工資水平低的國家的產品,對國內工資和產業造成競爭,其結果會使本國難以維持較高的工資水平與生產水平,為維持本國高工資水平,必須實施貿易保護。
(四)增加國內就業。實施貿易保護政策可以減少進口,刺激本國生產,增加國內就業。
(五)反傾銷。傾銷是指以低于正常價格和不合理的低廉價格向國外出口,一般是指低于本國銷售價格出口。進口國的本國產業由于外國的傾銷而遭受嚴重損害時,可采取反傾銷的政策以抵消外國的傾銷效果,保護國內產業。這就是反傾銷的保護理論。
(六)改善貿易收支或國際收支。征收關稅與限制進口的措施,可減少一國的輸入,有助于改善貿易收支或國際收支。在貿易收支或國際收支逆差較大時,或在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時,這種保護理論最為流行。但這種保護只有在其他國家不進行報復時才有效。
(七)作為報復手段與談判手段。當一國出口受到他國關稅的損害時,出口國也對進口商品征收關稅,使得對方國家出口也受到關稅提高的影響,從而促使彼此相互取消或減讓關稅,將關稅作為報復和談判手段。
(八)國防或國家安全。自由貿易使得各國經濟相互聯系和依存,如果發生戰爭,這種經濟依存受到影響,必定影響本國國防和國家安全,那么對于相關戰略物資產業,國家就應該加以保護,維護國家安全。
1.支持戰后貿易自由化的代表作是:
A.《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B.《爭取較好未來的貿易政策》
C.《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D.《制造業報告》
答案:B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貿易政策的特點是( D )
A. 自由貿易政策
B. 保護貿易政策
C. 自由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政策并存
D. 出現了貿易自由化和新的貿易保護主義
1.支持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觀點有:
A.作為報復手段與談判手段
B.增加國內就業
C.增加國內消費者福利水平
D.改善國際收支
E.維持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
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