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務師基礎知識考試重點匯總(一)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10-27 17:17:46

第1章 勞動法 
1、 勞動法的概念: 
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 
2、 勞動法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以下特點: 
第一:勞動關系發生的原因是實現勞動的過程,即勞動者要直接參加某種生產物品或提供服務的過程。 
第二:勞動關系是在用人單位錄用了勞動者,使勞動者與勞動過程有了聯系之后才發生的。 
第三:勞動關系是由職業的有償的勞動而發生的關系,非職業的勞動、無償的勞動、義務勞動所發生的關系都不由勞動法調整。 
3、 勞動法所調整的其他關系:勞動關系是構成勞動法調整對象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種關系,但并不是勞動法調整的惟一的關系。除了勞動關系之外,勞動法的調整對象還包括那些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4、 現代勞動法的主要制度: 
(1) 就業促進制度 
(2) 集體談判和集體合同制度 
(3) 勞動標準制度 
(4) 職業技能開發制度 
(5) 社會保險制度 
(6)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7) 勞動監督檢查制度 
5、 就業促進制度 
促進就業制度主要包括國家的就業方針,政府有關部門在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就業服務、實施失業保護等方面的責任和措施,以及對婦女、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等特殊群體的專門促進措施等內容。 
6、 集體談判的含義 
集體談判是指,員工代表(通常是工會代表)和單位行政部門或者雇主之間就勞動條件的改善和勞動關系的處理問題進行的談判制度。集體談判在我國目前被稱為“集體協商”。 
7、 集體合同制度主要包括:集體合同的訂立、變更和解除,以及集體合同的形式和效力等內容。 
8、 勞動爭議制度屬于勞動程序法的內容,它是為了保證勞動實體的實現而制定的有關處理勞動爭議的調解程度、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的規范。 
9、 勞動法的作用: 
(1) 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2) 是預防和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手段 
(3) 對勞動力市場的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確認勞動者為勞動力所有者,使勞動者在在勞動力市場上處于勞動力代方主體的法律地位。 
第二,通過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為勞動力供求雙方通過市場相互選擇和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在市場上自由流動提供了法律條件。 
第三,實行統一的勞動標準和社會保險制度,使勞動力在使用和流動過程中得到基本保障,同時,也使勞動力市場上的勞動力資源不中斷。 
10、 勞動法制的建立: 
從1949年10月至1957年,是勞動法制的初步建立時期。當時勞動法的主要要依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9月通過)和 1954年的憲法。這兩部重要文件均原則規定了調整勞動關系的基本準則。前者就勞動者的結社權、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時間、最低工資、勞動保險、工礦檢查等問題,作了規定。后者則更規范地明確并保證公民所享有的勞動權、休息權、物質幫助權和受教育權等。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對我國工會制度作出了全面的規定。它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合稱姐妹法。
12、《勞動法》的誕生是我國勞動法制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勞動法》的基本宗旨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法》的核心是調整勞動關系; 
《勞動法》的重點是確定勞動標準。 
13、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1) 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 
(2) 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3) 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的內容: 
(1) 偏重保護指,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于保護在勞動關系中事實上處于相對弱者地位的勞動者,也就是向保護勞動者傾斜。
(2) 優先保護指,在特定條件下,當對勞動者利益的保護與對用人單位利益的保護發生沖突時,勞動法應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3) 平等保護指,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 
(4) 全面保護指,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包括財產權益和人身權益,包括法定權益和約定權益,無論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哪個方面,無論它存在于勞動關系締結以前、締結以后或終止以后。 
(5) 基本保護指,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1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內容: 
(1) 雙重價值取向:勞動力資源的高效率和公平配置。 
(2) 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 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在用人單位內部對勞動者的勞動崗位、勞動時間和勞動量的安排,即勞動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 
16、勞動法律關系要素 
(1) 勞動法律關系主體:是勞動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勞動權利和義務的承擔者。 
(2) 勞動法律關系客體:是勞動權利和義務指向的對象,即勞動力。 
(3) 勞動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規范調整行政關系而產生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 
勞動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勞動行政主體和勞動行政相對人雙方。 
勞動行政主體指勞動行政機關,兼有勞動行政職能的其他行政機關。 
勞動行政相對人,是勞動行政法律關系中處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一方當事人,主要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
第2章 人力資源管理 
1、 人力資源是存在于人的體能、知識、技能、能力、個性行為特征與傾向等載體中的經濟資源。 
2、 人力資源與其它資源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3、 人力資源的特征有四點: 
第1、 人力資源是“活”的資源。它具有能動性、周期性、磨損性。 
第2、 人力資源創造利潤的主要源泉。 
第3、 人力資源是一種戰略性資源。 
第4、 人力資源是可以無限開發的資源。 
4、 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人力資源管理:即: 
(1) 對人力資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 
(2) 對人力資源內在要素——質的管理。
5、 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內容和任務 
(1) 制定人力資源計劃 
(2) 人力資源費用核算工作 
(3) 工作分析和設計 
(4) 人力資源的招聘與配置 
(5) 雇用管理與勞資關系 
(6) 入廠教育、培訓和發展 
(7) 績效考評 
(8) 幫助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 
(9) 員工工資報酬與福利保障 
(10) 建立員工檔案
6、 車娜聳鹿芾砉ぷ鰨ㄇ罷擼┯胂執肆ψ試垂芾砉ぷ鰨ê笳擼┑那穡?nbsp;
(1) 在管理內容上,前者以事為中心;后者以人為中心。 
(2) 在管理形式上,前者屬于靜態管理;后者屬于動態管理。 
(3) 在管理方式上,前者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質刺激手段;后者采取人性化管理。 
(4) 在管理策略上,前者側重于近期或當前人事工作,就事論事,屬于戰術性管理;后者更注重人力資源的整體開發、預測與規劃,屬于戰術與戰略性相結合的管理。 
(5) 在管理技術上,前者照章辦事,機械呆板;后者應用計算機管理手段。 
(6) 在管理體制上,前者多為被動反應型;后者多為主動開發型。 
(7) 在管理層次上,前者只是上級的執行部門,很少參與決策;后者處于決策層,直接參與單位的計劃與決策。 
7、 理解勞動關系的相關內容。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伊人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欧美日韩国产福利 | 亚洲国产综合色九九。 | 宅男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色在线费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