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基礎強化輔導(1)
來源:育路國際商務師考試網發布時間:2011-06-25 09:01:59
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國際商務師課程 全面的了解國際商務師考試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 2011年國際商務師相關資料 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影響當代國際分工的主要因素
影響國際分工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經濟方面的條件,包括各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國內市場的大小、也有國際政治方面的條件,各國政府、國際經濟秩序的情況以及各國的自然條件的差異,包括氣候、土地、資源、國土面積、人口、地理條件等等。
(一)生產力發展水平
生產力的高低決定商品生產的成本。商品生產成本的高低決定了該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取得競爭優勢的出口國,可以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形成生產該商品的固定分工格局。沒有取得競爭優勢的國家,或者競爭優勢略差一些的國家,完全可通過提高該商品生產中的生產力、降低成本,逐步建立自己在該商品生產與出口中的優勢,改變國際分工的格局。相反,已經在某種商品的生產與出口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出口國,如果生產力提高較慢,被其他國家趕上來,會逐步失去優勢,成本會逐漸地高于其他國家,最終失去出口機會,這也會改變已有的國際分工格局。
(二)科技革命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歷史上的科學技術革命曾深刻地改變了社會物質生產領域的許多狀況,促使社會產生了新的產品和新的產業部門,同時使勞動過程和生產工藝不斷變革,從而使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發生變化。18世紀末,英國發生產業革命之后的國際分工,不同于以前工場手工業時代的國際分工。19世紀中期以后,蒸汽機的廣泛應用,鐵路、輪船、電報等的出現,這一切又使國際分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打破了只有英國是世界工業中心的局面,到20世紀初,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帝國主義的資本輸出不但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而且也使現代生產技術和設備輸出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使世界各國更深入地卷到國際分工之中。
戰后的科技革命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技術和產業部門,如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空航天技術等。這一切使原先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存在的產業部門分工進一步發展到部門內部分工。現代新技術的研究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極其巨大的科研力量,這促使不少國家走上聯合開發的道路。現代交通、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運費不斷下降。許多產品的生產可以通過各國的產品零部件生產和工藝流程上的分工來完成。以往的鋼鐵工業中心通常是在煤礦、鐵礦附近,但是自從十幾萬噸,甚至幾十萬噸的大型專用運輸船出現之后,從萬里以外的地方運來鐵礦石和煤炭進行鋼鐵生產的日本,在世界鋼鐵市場上保持了強大的競爭力。在現代技術高速發展的影響下,不少國家的鋼鐵工業開始從煤、鐵礦產地向港口轉移。過去沒有煤、鐵礦而依賴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