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際商務師考試國際經濟法知識輔導(26)
來源:國際商務師考試網發布時間:2011-07-30 16:15:26
(一)對外商直接投資的管理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盡管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加強管理。
1.加強宏觀調控管理。針對目前外資利用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應加強對外資投向的引導,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國民經濟急需發展的部門。
2.加強對外商直接投資投向的地區引導。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不合理是我國利用外資工作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外資投向明顯偏向于東部沿海及發達地區。雖然伴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這一狀況有所改善,但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仍然面臨不小的困難。因此,應采取優惠政策,鼓勵外商投資中西部地區,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
3.加強對投資規模的宏觀控制。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是為了通過利用外資來緩解國內資本短缺的矛盾。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利用外商投資規模的控制,以避免出現投資過小,達不到利用外資目的的現象發生;也不要出現盲目亂鋪攤子,以污染環境為代價,不計投資整體效益現象的發生。應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國內配套能力、實際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全國及各地的基礎設施、能源、交通等條件,來合理確定利用外資的規模。
(二)對外債的管理
我國外債管理的目標是,在保證外債規模適度的宏觀控制下,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降低籌資成本,以滿足國內經濟建設對外資的需求;保持較為合理的外債結構和外債規模,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外債風險;發揮外債的最大經濟效益,使自己具備還本付息的能力。
從理論上講,合理的外債規模應當是外債邊際收益超過與其相對應的邊際成本時的外債數量。所謂外債邊際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個單位外債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外債邊際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個外債所增加的價格。就外債的邊際收益而言,每增加一個單位外債,國民收入的增量就不斷提高,邊際收益遞增。但當外債借入量達到一定規模時,由于借入外債的增加,只能與國內日益短缺的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結果追加每單位外債的邊際效益開始趨于下降,邊際收益遞減。就邊際成本而言,隨著外債數量的增加,外債的價格也不斷上升,邊際成本即上升。這樣,一國外債的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受國內各種因素影響的邊際收益。
外債的結構是指外債各種要素的比例構成。對外債結構的管理,就是在外債規模基本確定的前提下,通過對其各要素構成的合理搭配和優化組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減少風險,保證償還的目的。利率和幣種結構管理在外債結構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體而言,我國對外債實行“統—領導、分工負責、加強管理、嚴格控制”的管理機制,大致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統一領導。國務院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國際收支狀況,國家整體經濟實力,以及償債能力,統一領導制定我國對外借債政策,制定和批準中長期和年度對外借款計劃。除外商投資企業外,所有對外借款都要納入計劃:所有對外借款都要進行可行性研究,項目建成后還要進行全面評估。
2.分工負責。即在國務院統—領導下,各部門分工負責管理。國家發改委是全國對外借債的綜合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國家中長期和年度對外借債計劃的總規模及使用方向。財政部負責世界銀行貸款;商務部負責外國政府貸款;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貸款。以及國際商業貸款和對外發行債券的審批工作;農業部負責農業發展基金貸款;中國銀行負責各國提供的出口信貸安排和管理日本輸出入銀行提供的能源貸款。這五個部門負有經營所借外債和代表國家管理所借外債的雙重職能。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國家確定的方針政策和利用國外貸款的計劃,統一管理對外債務的有關事項,并負責建立、健全外債的統汁監測系統,以及對外公布外債數字。
3.加強管理。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國采取以開放窗口為主的形式,進行對外借款和管理對外借款。國家規定,無論是否“窗口”單位,對外借用國際商業貸款,都必須經過中國人民銀行逐筆審批:“窗口”除自借國際商業貸款外,經批準還可代他人籌借國際商業貸款或進入國際巾場發行國際債券。1991年l0月,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批對外借用國際商業貸款。
4.債務登記制度。外債管理的基礎是對利用國外貸款項目借、用、還全過程的信息統計監測,而外債登記是外債統計監測的核心。按照我國的外債登記制度,中國所有債務人對外簽訂借債契約后,都必須到當地外匯管理局辦理登記手續,以保證國家對外債的嚴格監督和控制。